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學好國學經典 呵護精神家園
學習國學,重在義理。儒道兩家思想中多含國學義理,學習國學最好的方法是學習儒道兩家經典,主要是《老子》《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老子》亦稱《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全面而系統地闡述了儒家思想,南宋之后被列為科舉考試的必考內容,幾乎成了傳統社會的思想基礎和行為主導。因此,學好5本國學經典,是認識國學義理、提升人文素養最有效的途徑。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孔子曾問禮于老子,他評價老子說:“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孔子的評價實質是指老子思想深邃。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在中華歷史的天空中,他是最亮的智慧之星;在人類文明的天空中,他可以和其他任何民族星宿媲美。老子最大的歷史貢獻是創立了道的學說,建構了中華民族抽象思辨和理性思維的哲學大廈。
老子思想凝聚于《老子》一書,計81章,5000余字,集中反映了道家的世界觀、方法論、政治思想和人生價值。在世界觀方面,老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覺研究本體論的思想家,他把道看作是天下萬事萬物的起源。道本身無形無象、無名無物,是不可直接感知的。老子是樸素辯證法大師,揭示了對立統一規律。在老子看來,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事物既因對立面而存在,又因對立面而運動,矛盾是天地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原因和動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在政治思想方面,老子從“道法自然”出發,強調無為而治。在人生價值方面,老子把素樸規定為人生的本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素是指未經染色的絲,樸是指未經雕飾的木頭。在老子看來,人之本性是樸素自然的,不要矯揉造作,不要為名利所誘惑。《呂氏春秋》指出:“老聃貴柔”,比較正確地反映了老子人生哲學的特征。老子把柔弱看成素樸的表現和生命力的象征,他用水比喻柔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夠滋養萬物而不爭先,安居于人所厭惡的低處,它的行為最接近于道。
溫良恭儉讓,仁民而愛物
孔子弟子認為:“夫子溫、良、恭、儉、讓?!边@說明孔子不僅是道德大師,自身就是道德楷模??鬃幼畲蟮臍v史功績是創立了仁的學說,建構了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大廈,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已經積淀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孔子思想集合于《論語》一書,計20篇、492章,約15000余字,圍繞仁的范疇闡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政治主張和人格理想。仁是孔子思想體系中最高范疇和最核心理念,包括對己和對人兩方面內容。對己主要是克己,嚴于律己,加強道德修養,達到仁的境界。在對人方面,就是愛人,推己及人,仁民而愛物。愛人集中體現了孔子的人文關懷和人性光輝。德政是孔子的政治主張,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鬃犹岢隽耸ト撕途觾煞N人格理想,卻認為圣人的境界太高了,一般人很難達到,君子才是現實的人格理想,“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君子是道德完滿的人,具備仁、智、勇品格,“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迂曉唬骸蜃幼缘酪病?。更重要的是,君子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一生始終保持人格的獨立、平等和自尊,“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原因在于孟子具有大丈夫精神,“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大丈夫精神使得溫良恭儉讓的儒家有了鋒芒棱角和戰斗氣概。孟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終身致力于維護和發展孔子思想。
孟子思想主要見于《孟子》一書,計7篇14卷、286章,約35000余字,完整表達了孟子一系列政治、經濟、道德和教育思想。孟子最大的貢獻是把孔子仁的思想發展為仁義并舉的學說。孔子貴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子重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視仁義為天賦的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為仁的思想提供了哲學基礎,這就是性善論。孟子認為,人性“無有不善”,具體表現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尤其有四體也”。孟子把仁發展為一套比較完整的仁政思想,這是孟子的政治理想和治國主張。在孟子看來,仁政關乎個人安危和國家興衰存亡,“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不仁,不保四體”。仁政的核心是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其主要做法是與民同樂、與民同憂。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老子 思想 孟子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