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這為我們進一步助力社區治理創新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干勁!”11月1日,重慶市政協“參政議政巴渝行”媒體采訪團走進南岸區,區政協社法委主任胡雁冰高興地告訴記者。
因打造了將居民訴求和矛盾按“大事、小事、私事”三類進行分類處理的“三事分流”社區治理創新經驗,2015年,南岸區成為第三批重慶市唯一一個“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在南岸區探索社區治理創新的道路中,不乏委員們助推的身影。
社區減負是社區自治的前提,能否真正落實?專題調研、專題協商、大會發言……歷年來區政協通過各種方式持續關注。“只有上級單位和部門加大減政力度,從源頭上減負,同時加大對社會組織的培育和指導,才能真正讓社區政社分離。”2015年的區政協全會開幕式上,胡雁冰的直言贏得全場共鳴。此后,各類社區公益站、自治小組、社工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相繼建立,成為引導居民參與自治,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的重要載體,為推進“三事分流”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在助推社區自治頂層設計的同時,區政協還充分發揮委員地區組的組織優勢,將227名委員分為14個組,下沉到社區(村),持續開展以創新社會治理為主要抓手的民主監督創新實踐。一個個探索基層自治管理與民主議事協商機制的生動實踐由此展開。
11月1日,當“參政議政巴渝行”媒體采訪團走進南岸區長生橋鎮桃花橋社區,鳥語花香的社區環境讓人難以想象這里曾經是上訪戶最集中的“老舊散社區”。區政協秘書長王煉介紹,區政協委員多次深入該社區開展專題視察評議,重點監督基層創新社會治理推進情況,尤其注重對社區、居民反映問題的落實情況進行后續監督。
委員下沉,引導社區自治,不但督促社區回歸服務本位,還激發了基層治理動力。王煉說,區政協委員們廣泛聽取社區居民建議意見,通過社情民意、提案、大會發言等方式,督促推行“大事”政府快辦、“小事”社區和居民共同辦、“私事”自己辦,厘清政府、社會組織、居民的基層社會治理角色,督促解決了桃花橋社區10余年來房產證辦理難、“一戶一水表”、“房價補差”等一批政府頭疼的問題和小區無路燈、污水橫流等社區棘手的自治難題。
今年5月,南岸區政協出臺落實“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任務的文件,再次吹響了助推社區治理創新的集結號,各委員地區組紛紛響應,熱情高漲,正持續發出接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