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為老有所養貢獻政協智慧
?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第五次人口與發展座談會綜述
人口與發展座談會是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打造的一個就人口問題參政議政的重要平臺,十二屆全國政協以來,已成功舉辦四次。日前在京舉辦的第五次座談會把焦點放在養老問題上,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廣泛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做出貢獻。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李木元)《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一文中描繪的大同世界一個重要內涵就是:“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老有所養,不僅僅關乎人倫孝道,更關乎社會和諧穩定。
然而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口老齡化從未像今天如此嚴峻。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正如九三學社中央社會建設專門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在會上所言:“人口老齡化是貫穿我國21世紀的新的基本國情之一,是我國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我國初步形成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
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齊波攝
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為養老工作開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養老服務初步實現了保障特困人群向保障全體老年人基本養老的轉型,從重視機構建設向居家社區機構協調發展的轉型,從補缺型、碎片化向體系化、制度化、多元化的轉型,為構建更加成熟完善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具體表現在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步伐大大加快,如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截至2016年底,我國注冊登記養老機構2.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3.5萬個,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7.6萬個;全國養老床位數達到730.2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1.6張,78.6%的養老機構可通過不同形式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醫養結合制度設計初步形成。
與此同時,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副部長游鈞介紹,經過30年的探索和發展,我國已經構建起“職工+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平臺。2016年底,我國職工養老保險參保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合計達到8.87億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養老保障計劃。養老基金支撐能力不斷加強,多渠道籌資格局初步形成。
我國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矛盾比較突出
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成就顯著,但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不少困難、問題和挑戰。
根據預測,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到2025年將突破3億,2033年突破4億,2053年達到峰值4.87億,屆時中國的老齡化水平將超過發達國家。而未富先老的社會現狀、預期壽命的延長帶來的顯著高齡化及疊加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家庭結構變化,勢必使我國老齡化局面更加嚴峻。
“我國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突出表現在慢病化趨勢嚴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書記處原書記李濱生介紹,中國2.2億老人中75%以上患有慢性病,且超過一半老年人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多病共存也比較普遍。
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齊波攝
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也比較龐大。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原副院長范利介紹,根據全國老齡委2016年發布的數據,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總數超過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對醫護型養老服務的需求更高,加劇了養老服務的供需矛盾。
“與人口快速老齡化和相互交織的復雜問題相比,我國養老服務政策和管理體制還不完善。”陸杰華表示,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業的頂層設計仍然缺乏創新理念;部門統籌力度不一且運行不暢;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體系不健全;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地區之間發展狀況不均衡。
在政策的執行上還存在“最后一公里”現象。全國政協委員、美好家園養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如春就有這樣的經歷:養老涉及發改、人社、民政、衛生計生等多個部門,成立養老機構多頭多級跑手續,復雜繁瑣;有些地方的優惠政策缺乏有效銜接,落實不到位,比如醫養結合機構在申請醫保定點方面很困難。
委員、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我國養老事業的主要矛盾是養老服務有效供給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在供給側,包括數量、質量和結構。
從數量上看,蘇如春表示,我國養老床位數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特別是政府辦養老機構供不應求。
供給數量不足在人才上體現尤為明顯。北京市政協委員、醫養康(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余立新結合自身實踐說,“老百姓不是不愿意為社會化養老服務買單,而是我們缺少優質的服務,其根本原因是人才的匱乏。招聘專業人才很難,培訓人才花費時間又很長,這是最大的瓶頸。”
“目前最緊缺的不僅僅是康復治療師、康復醫師,缺口最大的是專業護理人員。”范利強調。
從質量上看,我國養老服務質量整體不高,床位空置率偏高。根據民政部設置的115項服務質量指標摸底排查,近八成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有一項以上指標不達標,總床位閑置一半。
從結構上看,高曉兵指出,目前我國養老服務結構還不太合理,支持政策不到位。主要是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相對不足;城鄉養老服務發展差距較大;部分養老服務扶持政策含金量不高,等等。
這一點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上也有明顯體現。游鈞表示,城鎮化進程中大規模的跨地區人口流動,以及歷史形成的老工業基地布局,導致地區間養老保險負擔畸輕畸重:目前撫養比高的地區為10:1,低的地區為1.3:1;基金累計結余有的省能支付50個月,有的省已沒有結余。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沈小南表示,目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可持續發展還面臨較大難題,表現在養老金收入增長減緩和支付壓力持續增加,養老基金中長期收支缺口較大,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發展滯后,全國社保基金積累過慢、規模過小等等。
沈小南還指出,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營管理也面臨挑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年均收益率比較低,只有2%左右。2015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決定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交由全國社保基金會進行市場化運營,但地方委托投資積極性不高。截至2017年8月底,全國只有8個省份與基金會簽約,合同金額4100億元,實際到賬只有1800億元。
我國絕大多數老年人收入不高,僅憑自身難以購買養老服務。“從長遠來看,必須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孫潔表示,目前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都建立了不同模式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而我國這一制度還處于試點階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養老服務的覆蓋面和服務水平。
凝聚共識為補齊養老短板貢獻智慧
教育、醫療、養老是我國三大民生熱點,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難點。
俞正聲主席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閉幕式上指出:“要緊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的難點問題、推動創新創造的關鍵問題,深度調研、集中議政、有效監督,努力提出更多真知灼見。”
這是人民政協的責任和使命。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馬大龍介紹,5年來,全國政協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有關精神和決策部署,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研究和協商議政活動,如召開以“醫養結合”“安寧療護”“推進養老服務”等為主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等,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廣大政協委員也通過調研、提案、大會發言等方式建言獻策。
而據記者了解,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舉辦的5次人口發展座談會,雖然主題不同,但每次養老都是必須談論的話題之一。今年,主題則直接聚焦在養老服務上。
高曉兵表示,積極應對老齡化,首要任務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確定了2020年全國護理型養老床位比例不低于30%、民辦養老床位比例超過50%的規劃目標,民政部已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醫養結合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等試點,探索解決供給側改革的一些難點重點問題。目前工作還需加快進度。
蘇如春認為,發展養老服務業離不開養老產業,各級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他建議強化設施用地、金融支持、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的落實,減少“最后一公里”現象;同時繼續深化簡政放權、堅持放管結合、優化行政管理,為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應立足國情,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順應人民群眾擁有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的新期待,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游鈞建議,構建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和商業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多層次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實現制度全覆蓋;運動大數據法則,提高統籌層次,推進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解決地區間基金結構不平衡問題。
對于如何增強養老保障體系財務的可持續性,沈小南呼吁,一方面加大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運營的推動和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速壯大全國社保基金,盡快落實中央關于“劃撥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決定。
對于如何進一步推動醫養結合,國家衛計委下一步將強化相關政策的落地和實施,比如對于新建機構去除不合理的審批環節,簡化并明確辦理流程;加強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實施備案制的落實督導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
促進健康老齡化,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必然要求。李濱生建議,各級政府應把工作重心放在促進健康老齡化的國家戰略、服務標準、相關法規政策的制定和促進健康老齡化基本設施和物質手段的完善等方面。他還建議,健康老齡化重點對象應放在失能半失能老人、失獨老人以及80歲以上高齡老人、低收入老人身上。并且采取積極措施,降低老年慢病患病率,完善老年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長期照護服務。
針對養老醫護人才缺乏的現狀,范利建議,一方面應將康復治療師培訓納入醫改緊缺人才培訓項目,將康復醫師納入專科醫師試點項目;另一方面,加大社區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力度。此外,還應加快推進全國醫保異地直接結算進度,方便老人異地養老看病直接報銷。
孫潔則建議,加快建立全國統一、覆蓋城鄉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明確該制度的目標、定位、參保機制、籌資機制以及評估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維權部主任薄紹曄建議,農村貧困老人脫貧任務艱巨,未來國家在養老制度建設上應重點關注農村老年人,提高其養老金水平,低保要做到全覆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也要考慮老年人實際情況,讓其老而無憂。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基本國情,并將長期存在。陸杰華建議,除了要前瞻性地研究構建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管理體制,應該在全社會開展老齡化國情教育,“積極應對老齡化是全社會的事。知曉了、了解了、重視了,才會參與,這一點尤為重要。”
編輯:楊嵐
關鍵詞:為老有所養貢獻政協智慧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