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青年藝術家的資助及其擔當
就展覽效果來說,這種回應是圓滿的,它顯示了納稅人的資金得到了尊重和有效的利用。這種圓滿,有兩點極為重要。一方面,展覽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質量和價值追求,顯示出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在完成國家資助藝術的使命與對國家優質文化提升的強大執行力,這值得欣慰與鼓舞。另一方面,由國家藝術基金主導的大規模全國巡展,又是對“資助作品”這一龐大國家資源進行盤活,使之進入民眾藝術生活,進而提升傳統文化大國現代民眾的藝術素養,應該為他們點贊。
資助效果的顯現與巡回展的成功,顯示了成立近4年的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迅速尋找到了我國獨具特色的“資助模式”,這種模式可稱為“雙輪資助模式”,一邊不斷尋覓資助代表國家形象的優質藝術,另一邊則是通過對資助作品的再利用持續不斷地致力于民眾藝術素養的提升。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重要組成部分的“青年藝術創作人才”的資助,旨在挖掘培養一批在中國畫、油畫、版畫、攝影、書法、雕塑、陶藝、傳統工藝美術等領域的優秀青年,通過對他們藝術創作的資助,為國家培育未來藝術生產力,這是該項目的宗旨。所以,如果回到這個項目的初衷,密切關注所展出的作品,我們會發現兩年以來青年人才項目的資助還有完善的空間。在亟需完善的空間里,資助機制、評價模式就是最為重要的兩個環節。
從項目的實際運營來說,資助機制與評價模式是有機整合在一塊的。青年項目的資助,大都要進行論證、申報、遴選、驗收等過程,而每一個過程都貫穿著一定的評價標準。因而,以什么樣的立意、觀念、標準參與資助的全過程就顯得十分重要。大多數參展青年藝術家,為了獲得項目的立項將自己的表現視角與對象鎖定在歷史、文化等宏大的歷史敘事之上。實際運行下來,在展覽中,我們發現,以宏大歷史、文化為權重的評價模式,不利于青年人才項目的實施。
藝術參與主流價值觀的塑造,無可置疑,應為當下藝術家的責任與擔當。但是,作為藝術表達的重要目的,主流價值觀塑造的實現方式不應是唯一的。由于時代在變、社會在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體悟,青年藝術家的可貴之處在于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體驗參與主流價值的塑造,而不是去不斷重復他們老師輩的方式。從這點看,這次作品展在“青年”特性方面做得還不夠。所以,尋找既培養參與主流價值建設,實現藝術擔當的年輕藝術家,又要找到符合青年藝術家自身成長的面向未來的資助機制,通過他們的方式對重要歷史記憶進行視覺展現,從而回應當下藝術建設的重大關切,達到向觀眾傳遞正能量之目的。
相反,這次展出的部分作品,則是青年藝術家拋棄自己的鮮活的體驗方式,像“師父輩”的樣子,老到地參與主流價值的敘事。其實,仔細一想,這會帶來兩個致命誤區。青年缺乏對歷史、文化、社會的厚重體驗,使得他們的作品缺乏藝術的溫度、歷史的厚度、社會的深度,“虛假”取代了真誠,無法滿足觀眾的接受情感,造成國內藝術創作的千篇一律,反而傷害了主流藝術的建設,此為其一。
其次,青年藝術家模仿老一輩藝術家的創作,在藝術語言的探索和實踐方面缺乏創新,失去表達未來社會的鮮活的語言能力,不利于青年藝術家參與國家未來藝術的發展與建設。眾所周知,我們過去有過這樣的教訓,由于對青年藝術家不夠重視,許多青年藝術家轉向了西方前衛藝術的創作,然而在國家藝術發展最需要他們的時候,卻失去了一批堅守自我文化價值的藝術家。但是,今天的問題是,有了培養青年藝術家的平臺,我們應回到青年藝術家自我的成才規律上,回到藝術的本性上來,這樣才會造就出一批勇擔重任的國家級水準的藝術人才。
第三,青年藝術人才培養的可貴之處,是在于“面向未來”。“面向未來”,這感覺好像一個空洞語匯,但實際上卻鮮活無比、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是我國藝術發展的“可見的未來”呢?我想,藝術致力于傳統文化大國的現代文化身份的塑造以及引領民眾迷人的文化生活,應該是不容置疑的回答。所以,青年藝術家,應該勇敢地往前看,勇敢地推動藝術的創新,而不是小心謹慎地往后看,為獲得項目的暫時性資助,去刻意地迎合、模仿與實踐老師輩的藝術觀念、藝術形式。
顯然,國家藝術基金青年人才項目的培養,我想,在資助機制上應往青年靠近一點往未來靠近一點。在恒守價值底線的前提下,給予青年藝術家松綁,鼓勵他們以自己的語言、方式,真誠大膽去創新去探索。如果這樣,青年藝術家就不會再流露出項目完成的焦慮,不會再徘徊于歷史的認識盲區與自我情感的錯位之中,相反他們會釋放出巨大的藝術創造力,以他們的銳氣和創新精神,勇于承擔與實踐未來能展現我們這個國度的令人尊敬的藝術思想、藝術形式,進而在跨文化語境下向世人展現受人羨慕的文化生活。
(作者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
編輯:楊嵐
關鍵詞:青年藝術家 資助及其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