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老年人腰酸背痛或是骨質疏松惹的禍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脊柱骨科主任醫師 楊德鴻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會不同程度地受到骨質疏松的侵襲。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脊柱骨科主任醫師楊德鴻表示,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骨骼的新陳代謝開始走下坡路,如果平時不加以注意,骨量流失加劇,骨骼會悄悄被“蛀”空,承重能力隨之下降。脊椎一旦承受不了自身重量,就容易導致脊椎椎體被壓縮、骨折,脊椎彎度將變大、駝背,引起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
骨質疏松和營養、激素、運動有關
據了解,影響人體骨代謝和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類:營養、激素、運動。營養提供骨形成的原料,激素調節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運動通過對骨骼應力刺激促進骨形成。
楊德鴻解釋,就營養而言,除了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等,骨骼特需的營養主要是鈣和磷。鈣磷攝入不足(飲食和胃腸吸收因素)或丟失過多(腎臟疾病、妊娠哺乳等)均能引起骨質疏松。激素則是原發性(年齡相關性)骨質疏松的發病原因,女性絕經期及其后的數年,雌激素分泌顯著下降,骨吸收遠遠大于骨形成,骨量斷崖式丟失;男性70歲以后,因雄激素分泌的下降,也出現一個較快的骨丟失過程;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也是常見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的原因。缺乏運動導致骨量降低,特別是臥床老人,短期內骨量會明顯地下降。
因此,絕經、高齡、長期臥床、服用糖皮質激素、胃腸道功能紊亂、腎臟疾病、妊娠哺乳等人群,骨量都是明顯較低的。
早期骨質疏松癥容易被忽視
“有些骨質疏松的患者沒有明顯自覺癥狀,只有當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患者才會出現骨痛,尤其是受力較大區域(腰背部)的骨痛。” 楊德鴻指出,正是由于該病癥早期疼痛不嚴重,容易被忽視,或者與腰肌勞損等疾病混淆,晚期疼痛才會加重并擴展到全身骨骼。
我國《原發性骨質疏松診治指南》明確指出:腰酸背痛、周身骨骼疼痛、脊椎變形是骨質疏松癥最典型的臨床表現。相關數據顯示,當骨質疏松患者出現骨痛時,表明骨量已丟失12%以上,而一旦骨量丟失20%以上時,就容易發生骨折,也稱為脆性骨折,或者骨質疏松性骨折。
所以,骨折是骨質疏松常見的和最嚴重的表現形式。他指出,脊柱椎體為最常見的發生部位,但并不是所有的椎體骨折都有劇烈的疼痛癥狀,部分患者檢查X線發現椎體形態變化時才回憶出很久前不典型的腰背痛癥狀。 除此之外,骨折也可發生在其他的部位,髖部骨折也很常見,骨折后疼痛劇烈,患肢或喪失活動功能。另一個顯著表現就是身高降低(可達3-6厘米)、駝背。
楊德鴻提醒,對于中老年人,當發現腰背疼痛、身高變矮、駝背、骨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進行X光和骨密度檢測等相關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預防骨質疏松要遵循“三級預防”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呢?楊德鴻表示,要遵循“年輕時多存骨量,絕經后少丟骨量,疏松后預防骨折” 三級預防方式。
兒童、少年時期應合理膳食營養,均衡飲食,適當補充鈣磷,多喝奶,不偏食、挑食;堅持體育鍛煉,參加戶外活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喝酒、少飲咖啡和碳酸飲料,以增加骨量,提高峰值骨密度。
女性在絕經期前后,男性在70歲以后,要定期檢查骨密度,如果發現骨量減少較快,即可開始干預,包括補充鈣質,激素替代治療,盡量減少骨丟失。
一旦確診骨質疏松的人,則應進行藥物治療,防止骨量的進一步丟失,促進骨量增加。并改善居住設施以防止跌倒,盡量避免長期臥床,多進行力所能及的鍛煉。
楊德鴻提醒,緩解疼痛或者單純補鈣都不能從根本上改善骨骼狀況。補充鈣質,搭配維生素D能夠強化鈣質吸收。富含蛋白質的飲食是骨質舒松癥患者日常飲食的第一選擇。此外,建議老年人每天上午10點前,下午4點以后曬30分鐘太陽,促進鈣質吸收。
編輯:趙彥
關鍵詞:老年人 腰酸背痛 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