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法治陽光普照中華大地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五位代表的所見所聞所感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黨的十八大尤其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點任務,我國的法治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10月19日下午3點,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首場集體采訪活動,主題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江蘇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綜治辦主任朱光遠,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兼政治部主任宋魚水,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命名檢察官施凈嵐,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法醫病理損傷技術處副處長田雪梅,江蘇省律師協會黨委副書記、會長、江蘇薛濟民律師事務所主任薛濟民5位政法領域黨代表接受媒體集體采訪。他們結合自身工作,回顧了五年來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輝煌歷程,暢談了五年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全面依法治國體現在細節上,體現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異地辦理身份證不用返回原籍,沒有戶口的人可以登記落戶,新購買的私家車六年內免年檢,這些便民、惠民措施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觸。”田雪梅說,五年來,公安機關主動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盼,通過深化改革,辦成了大量多年來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
司法改革能否構筑起公正、高效、便民的司法制度,將深刻影響中國社會的發展。“中國正在高速發展,需要解決的矛盾多,如何提高案件辦理的質量和效率,成為司法領域面臨的實際問題。”宋魚水告訴記者,在實行立案登記制度后,法院應當依法立案的案件,當天的立案率達到了90%。與此同時,互聯網法院、智慧法院的建設,為百姓提供了更便捷的司法服務。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讓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朱光遠給出了一組數字:2012年以來,江蘇群眾對法治建設的滿意度從87.4%提高到95.3%,公眾安全感從92.81%提高到95.56%,群眾對政法隊伍的滿意度也從79%提高到89%。“我們的綜合治理工作,一直是把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說。
冤假錯案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傷疤。防止冤假錯案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防止錯案,我們要有嚴肅科學的態度,遵循刑事科學的規律。具體說來,我們要用科學說話,鑄就科技利劍;要向標準化、規范化要戰斗力、權威性,這是防止錯案的治本之策。”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法醫工作的技術警察,田雪梅指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辦案人員正確應用鑒定結論的能力和強化辦案人員依法辦案的意識,都是公安機關防止錯案、維護公平正義的必要舉措。
律師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律師執業環境的變化是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生動詮釋。已經執業31年的薛濟民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司法制度改革不斷推進,律師的執業環境不斷改善,律師的執業權利也得到了良好保障。2015年8月,全國律師工作會議召開,如何保障律師的權利和規范律師的執業行為受到關注;2015年9月,《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出臺,對律師各方面的權利進行了保障;司法體制改革以來,加強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改革,更是對律師在庭審過程中的發問權、辯論權,包括律師對非法證據排除的權利,都作出了詳細規定。
律師權利得到保障,最終受益的是群眾。“2013年,全國還有174個縣沒有律師。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的律師服務已經覆蓋全國。”薛濟民介紹說,從2013年至今,全國律師已經為500多萬名群眾提供了法律援助,為2800多萬名群眾提供了免費法律咨詢,線上的法律服務讓普通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理公證,“一村一居一法律顧問”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具有專業資格的律師,“我們不光為請不起律師的群眾提供法律幫助,還開展了法律援助‘名優工程’,讓普通百姓也能請得起名律師”。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律師 依法治國 法治 全面 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