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甘斌:跑動中尋找機會
掌握自己人生的“話語權”
甘斌看起來溫婉優雅,與人交流時總會彎起一雙明亮的眼睛,但說起話卻也干脆堅決。她更傾向用“獨立”與“影響”,而不是傳統女性特質,作為她成長的關鍵詞。
在甘斌看來,自己對于女性處境持久而強烈的關注,并不來自自身某種缺失,反而來自對自身性別的不敏感———“生于上世紀60年代末,在成長過程中幾乎沒有因為性別遇到什么不公,反而一直有空間能夠獨立思考。”所以,看起來柔柔弱弱的甘斌,專注的不是吸引更多目光的女性權益保護,而是女性成長課題。
出生在重慶一個兵工廠家庭的甘斌,有姐姐和弟弟,卻“意外”成了家里最有話語權的孩子,“因為學習好”,父母對家里老二格外看重,“稍微長大一點,就可以教育弟弟,甚至參與家里一些重要決策了。”
高中時期,甘斌讀的是重慶最好的高中。性別沒有成為家中地位的減分項,也沒有給課業造成絲毫困擾,高考前,甘斌就被推薦到當時的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這種典型男性主導專業里,甘斌也沒覺得自己有壓力,成績優秀的她,大四時被保送了本校研究生。
選擇專業時,甘斌父母的想法是,學好數理化,讀完還可以分配回重慶。研究生畢業后,甘斌算是達成了一半:就職于兵器集團總公司下屬的一家大型集團性國營企業,做著一項波瀾不驚的安穩工作,不過留在了北京。
一切看起來順風順水。
不過,4年后,甘斌卻毫無預期地離開了“鐵飯碗”單位,打算迎接未知挑戰。甘斌當時想的是,“趁年輕,找到對自己而言更有成長力的事業”,人力資源專業是她的興趣所在。
恰逢合適的機會,她先后在一家外企、北京大學各工作了兩年,2001年,甘斌來到北京中外企業人力資源協會(HRA),就任秘書長兼副理事長,開始專注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工作。
“那是一個當時乃至現在在人力資源行業也算得上是最高的平臺,我要負責組織策劃年會、論壇、開發產品、團隊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當時協會人少,每年的大小活動我都會親力親為,控制成本、開展營收、增加會員,各種問題都要考慮到、解決掉。”
在HRA工作的4年,給了甘斌極大發展提升空間,她得以學習外企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所有模塊的知識理論和實踐經驗。但到了2004年,甘斌還是做了個決定———再次走出舒適區。
當年,36歲的甘斌離開HRA。也正是那一年,她從清華大學的MBA畢業。
在HRA學到的HR系統知識和MBA學到的系統商業理念,讓甘斌產生了更大膽的想法,她想把學到的知識系統用起來,為企業服務,實踐HR系統建立的過程。“學到的這一身本領,可以發揮出更大的用處。”
其實,對主動“折騰”的甘斌而言,那年還面臨著一個具體的女性共性困境:事業正在爬坡,家庭也需要付出。孩子剛上小學,每天需要接送,還要調適孩子的心態……她不想忽略孩子的進步,也不想錯失自己的成長機會。
創業對她來說,是一個水到渠成卻也充滿焦灼的選項。
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建易行難,業務哪里去找?如何定制具體服務?……對甘斌來說,除了滿腦的專業知識儲備,其他全都要“從零開始”。
“從甲方變為乙方”,甘斌第一個要面臨的困難是創業初期9個月沒有收入的窘境,她不得不像一個剛入行的銷售員一樣,挨個跟過往認識的朋友打電話。
這段時間,心理壓力也投射到身體狀況上,甘斌換上了焦慮癥。有了問題,就解決問題,她主動找心理醫生,直面內心焦慮根源,隨著心理調試,病情一點點緩解,機會也在慢慢趕來。
一個行業報總編的電話,讓甘斌看到了光亮。
“我們下午有個總編社長會議,您來給我們介紹一下薪酬體系設計的理念和方法吧。”
當天下午1點半就要開會,而接到電話時已是中午11點。“但這是獨自創業后的第一次受邀”,甘斌隨即找了個咖啡館,端出電腦開始制作PPT。
下午開會時,甘斌預想中最多20分鐘的發言硬是被“慷慨”為40分鐘,“甘老師你講得好,盡管講”。40分鐘后,口干舌燥的甘斌拿到了這家行業報社的一個薪酬設計項目……
此后,甘斌的創業路也越來越寬廣。
有次在看阿根廷隊的足球比賽時,甘斌好像突然找到了一種能夠準確描畫自己狀態的表達,“我不是一個等待喂球的球員,而要不停跑動,在跑動中尋找機會。”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甘斌 領導力 蒲公英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