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小畫種”水彩畫里有值得珍視的生活美學
也正是外灘題材的積累,似讓陳希旦懷有“人文景色的情結”,此后他的水彩畫創作多以城市人文景觀為主,畫晨曦之下的悉尼大橋,畫巴黎塞納河畔的奧賽博物館,畫倫敦街頭的皇家馬車,畫羅馬斗獸場前川流不息的人群……陳希旦坦言,“這大概就是外灘對我一輩子創作的影響。”
俄羅斯藝術家康斯但丁·斯德爾科夫水彩畫《窗》
法國藝術家珍妮恩·歌莉芝婭水彩畫 《船》
澳大利亞藝術家大衛·馮·努能水彩畫 《悉尼港灣》
將國畫用筆用于畫面,是他對水彩畫民族化的一種探索
水彩畫作為西洋畫的一種,百余年前由傳教士傳入中國,最早就是在上海的土山灣一帶。舶來的水彩畫如何具有東方的韻味、感染中國的大眾,數十年來陳希旦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也以身體力行的創作探索著水彩畫的民族化。在很多外國同行看來,陳希旦的水彩畫就是東方水彩畫的代表,畫中的光影水韻蕩漾著含蓄雋永、寧靜悠遠的詩意。憑借這樣的水彩畫,他也成為英國伯明翰水彩畫會中唯一一位中國籍會員。
“水彩畫的民族化,應該是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有機的內在銜接,而不單是形式上的拼湊。”說出這番話的陳希旦,對于東西方藝術均有透徹的理解。他告訴記者,西洋畫和中國畫有很大的區別,比如西洋畫講究寫生,中國畫講究臨摹,西洋畫注重色彩對比,中國注重隨類賦彩,西洋畫運用焦點透視,中國畫運用散點透視……最終,陳希旦從西洋畫尤其是印象派油畫中領悟到的是“光”與“色”,“不同時刻的光能夠呈現不同的色。同樣的草堆,莫奈畫了27幅,有春夏秋冬,也有晨昏晴雨。”而中國畫令他最有體會的則是用筆,“黃賓虹說過,一張好的畫,局部來看就是書法。這其實是指要見到筆墨。中國的毛筆表現力強,能夠體現豐富的變化,筆尖可以畫細,扁下來也可以畫粗,有線有面。”
用光來構圖,用色來造型,用筆來寫神,陳希旦漸漸明晰了這樣的水彩畫創作目標,讓畫面自然而然流淌出東方韻味。比如他描繪建筑物時,就借鑒過不少中國畫的用筆,建筑的墻面以國畫中的“枯筆”利用水彩紙表面的凹凸紋理加以呈現,而建筑比較細膩的地方,運用的則是類似國畫中的“皴”法。
“無論東方藝術還是西方藝術,其實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畫出來的畫要能感動人。國畫講究氣韻生動,印象派講究氣氛,說的都是這個道理。”陳希旦說。(記者 范昕)
編輯:楊嵐
關鍵詞:“小畫種”水彩畫 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