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一位雕刻師的“儺面具”情結
一筆訂單,看到儺雕希望
向清國的儺文化山莊面積不大,兩排平房的墻面上掛滿了大小不一神態各異的儺面具。筆者粗略算了下,大約有130面左右。其中面目猙獰、露著獠k、表情夸張的居多,也有神情端莊、慈眉善目的,色彩多是大黑或大紅、大紫、大黃、大白相間,裝飾性、視覺沖擊力很強。據向清國介紹,儺面具起源于遠古的儺祭活動,最初是用來娛神的。后來成為儺戲表演用具,戴上面具是神、脫掉面具是人,以娛人為主。現在更多用于儺文化景區和家庭裝飾。沅陵古稱辰州,那些面目猙獰、露著獠k、兇神惡煞、表情夸張的面具象征著勇敢和力量,是辰州儺面具最常見的題材。
2016年初,向清國的儺面具雕刻迎來了一次重大轉機。為了深入發掘沅陵儺文化,縣委、縣政府牽頭舉辦了一次儺文化專題研討會,除了本地從事儺文化研究和儺文化愛好者外,還邀請了貴州、重慶、湖北等周邊省市儺文化專家參加。作為縣儺文化研究會理事的向清國,整理了20余件近年雕刻的儺面具,在縣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的儺戲堂展出。
湖北恩施儺王谷景區董事長滿益明看到向清國的儺雕作品后贊不絕口,當即下單預訂了100個儺面具。為了完成好這個訂單,向清國專程去了趟有中國儺雕之鄉美譽的貴州安順,現場揣摩大師們的構圖和雕刻技法,同時廣泛收集散落在沅陵民間的老儺雕作品,從中汲取營養。100個儺面具運抵儺王谷后,滿益明通過微信給向清國留言:很震撼,要的就是這個感覺。“這是我從事儺面具雕刻以來接到第一個大單。更重要的是專業人士對我的儺雕作品的認可,讓我看到了儺面具雕刻的希望。”雖然已經時隔一年多的時間,但如今說起這件事,向清國依然頗有幾分自得。
一個心愿,傳承儺雕技藝
應筆者要求,向清國現場展示了一番他的雕刻技藝。他拿起一截事先準備好的木料,先用鉛筆在木頭上簡單地勾畫出一個大概人物輪廓,然后取出專用刀具雕刻起來。只見他手到之處,木花飛濺,不到一個小時就雕刻出了一個線條流暢、栩栩如生的儺面具雛形。“這只是完成了下料、畫輪廓、開坯這幾道工序,后面還要進行挖空、打磨、修光、著色和開光,雕刻一個儺面具要花6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雕刻時,還要根據不同的線條和彎度,使用20多種不同的刀具。”向清國一邊雕刻一邊向筆者介紹儺面具制作的心得。
2017年,向清國的儺面具雕刻小有成就,湖南借母溪自然保護區定制的120面辰州儺面具剛剛完成,另一家儺文化基地又慕名而來定制儺神面具。8月份,他還被縣文化部門正式確定為辰州儺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向清國告訴筆者,想靠儺面具雕刻賺大錢很難,但儺雕技藝不能失傳,而自己也有責任、有義務做好這個事情。接下來,他準備物色幾個熱愛儺文化的徒弟,一起來做儺面具雕刻,把千百年積淀下來的辰州儺雕技藝傳承下去。“如果條件允許,我還準備在沅水邊上打造一個儺文化村或者建一個儺文化島,邀請儺戲表演者進來表演,把儺文化做成能帶動百姓致富的產業。”向清國說。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一位雕刻師的“儺面具”情結 雕刻師的“儺面具”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