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晚清風云 晚清風云
百年家族史見證民族百年史
入職北洋,負責粵漢鐵路廣東段的建設
1902年,京師大學堂開始招生,父親黃嵩齡以廣東選派生的身份再次北上。兩年后,還在就讀的他,考取了清廷內閣中書。
任職內閣后,父親黃嵩齡上萬言書,請改革官制,變法圖強,并提議增設交通部和農工商部。不久,清廷采納他的建議,不過,因為慈禧不喜歡“交通”二字,所以“交通部”變成了“郵傳部”。郵傳部成立后,父親黃嵩齡又上萬言書于郵傳部,郵傳部尚書張百熙看中黃嵩齡的才能,將他調入郵傳部。1907年,黃嵩齡升任郵傳部電政司四品主事,1909年又擢升三品銜。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宣告覆滅,黃嵩齡并沒有選擇老師康有為的保皇之路,而是帶著實業救國的理想進入國民政府。此時,之前的郵傳部也經父親黃嵩齡建議而更名為交通部。
任職交通部期間,父親黃嵩齡最重要的工作是參與修建了粵漢鐵路。粵漢鐵路跨越廣東、湖南、湖北幾省,是一條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戰略意義也非常重要,但早在19世紀末,粵漢鐵路的路權就被出賣給了美國合興公司。1905年,粵湘鄂三省民眾極力反抗,最終高價贖回路權,但此后工程進展遲滯,舉步維艱。
父親黃嵩齡長期關注粵漢鐵路的建設,對于如何整頓眼前的爛攤子,他有一套自己的想法。1914年,交通部總長周自齊決定委任黃嵩齡為粵漢鐵路公司總理,負責粵漢鐵路廣東段的建設。然而,父親黃嵩齡擔心,如果擔任總理,會有太多的應酬,反而無暇顧及具體的工程。于是,他以協理的身份挑起了粵漢鐵路廣東段建設的重任。黃嵩齡擔任協理期間,工程修建到了廣東韶關,這一帶是山區,受地形影響,工程很艱難,大家建議緩建。父親黃嵩齡力排眾議,推進工程,頂住水災兵亂,用3年時間實現了廣州至韶關鐵路竣工通車。
在粵漢鐵路協理任期內,為了節約開支,父親黃嵩齡自降薪水,只拿前任1/3的薪水;他還裁撤拿高薪混日子的洋雇員。努力終見成效,鐵路營業收入從第一年的70多萬漲到第五年的180多萬。粵漢鐵路廣州至韶關段通車后,父親黃嵩齡力主繼續推進工程建設,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他的計劃最終擱淺。
1918年,父親黃嵩齡提交《任滿離職宣告股東書》,在該文末尾,他沉痛地表達了自己失望的心情:“庸醫殺人,庸才誤國,庸商誤路。因循坐誤,實此心痛也。”父親晚年回憶起那段歲月,發出這樣的感嘆:“以吾不居總理,無權辦事,諸事不舉,悔之晚矣。”
臨終遺言:“我子子孫孫全要自立自創”
1928年,父親黃嵩齡離開北京,經南京返回廣州。那時候,他對交通部非常失望,因為這個部門對全國的鐵路建設毫無建樹,而且長期拖欠職員工資。返回廣州后,他致力于公益事業,是多個民間組織的領導或會員,其中之一是全省黃氏公所及千頃書院董事會會長。千頃書院是廣東省各地黃氏族人集資興建的大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后多次增建重建。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黃氏族人在原千頃書院基礎上建立了千頃小學堂,后發展為千頃中學。父親擔任董事會會長的第二年,千頃中學的學生已經超過500名。
父親黃嵩齡回到廣東后,用積蓄蓋起了一座三層樓的磚木結構住宅,起名“春聲草廬”,讀書、寫詩、培養子弟,成為他晚年生活的重心。
安穩的日子沒過多久,全面抗戰爆發,父親將家中成年的孩子送到抗戰前線。1938年,日軍進攻華南,父親舉家避居香港。他本以為,一年半載就可以回到家鄉,誰知道,勝利卻來得太遲了。那幾年,父親的心情非常糟糕,密切關注全國各地的戰況,把對戰事的擔憂和關注,都寫進了詩歌當中。
日本人侵華,香港也未能幸免。日本占領香港后,父親帶著母親、我和弟弟返回廣州。當時,從香港開往廣州的輪船分男女艙,但因為父親年老、弟弟年幼,10歲的我陪父親在男艙,而弟弟則與母親在女艙。輪船抵達廣州上岸時,乘客攜帶的行李都要交給日本兵檢查。我們攜帶的行李被日本人看中,要拿走。父親自然不肯,和對方理論。對方兇相畢露,奪過他手中的鐵拐杖,對著71歲的父親照頭就打,鮮血直流。母親嚇壞了,再三哭求,這才有位人力車夫把父親送到醫院搶救。父親叮囑我們:“我這件長衫不要洗,留下來給子孫看,讓他們替我報仇。”
自那次頭部受傷后,父親就漸漸失明,但他仍然不忘抗爭。時常要我攙扶著,前往被日本人占領的千頃書院,據理力爭,想要回書院。可是,一介失國寒儒,怎斗得過手握武器的侵略者?1944年12月25日,父親在悲憤和不甘中去世。他未能等到抗戰勝利,也未能看到我的哥哥們凱旋回來。
父親生前曾寫有遺囑,叮囑我們黃家的子孫后代:“我子子孫孫,全要自立自創,若有一毫依賴之性,便是無志,便是無遠大之圖。”
編輯:曾珂
關鍵詞:百年家族 民族百年史 廣東臺山黃嵩齡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