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筑就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風景"

2017年08月25日 09:28 | 作者:曹紅艷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是億萬國人憧憬的中國夢,也是世界矚目的中國創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生態文明建設展現出旺盛生機和光明前景。

下載

生態文明至關重要

京津冀3省市和長江經濟帶11省市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這是一項“硬任務”——今年年底前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完成紅線劃定。

劃定并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步,走得堅決而穩健。

作為世界上人與自然關系最為緊張的國家之一,我國人均資源擁有量遠不及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我國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的11.5%,卻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鋼、43%的銅、54%的水泥,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居世界第一。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粗放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自然生態的變遷決定著人類文明的興衰更替。排除發展遭遇的阻礙,走出工業化革命以來讓世界上多數國家深陷的生態困局,實現中華文明的永續發展,就必須尋找一條新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正是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一個重要部分,并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先后提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制度層面;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5年來,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成為百姓熱詞,顯現的成果也浸潤于日常,真真切切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5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論斷入耳入心,由此帶來的發展方式轉變,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中國的模樣。

走上充滿東方智慧的生態文明之路,是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實踐。而其中蘊含的跨越西方國家傳統發展道路的新理念,也吸引了全球目光。

2013年2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27次理事會通過了推廣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的決定草案,這標志著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支持。

3年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又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經驗,正在為全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借鑒。

制度保障不斷完善

7月10日,在兩臺挖掘機的“圍剿”下,上海大江飼料公司的標志性建筑——1幢約6層樓高的飼料車間被拆除。該企業由于設置在水源保護區內,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整改。與大江飼料公司命運相同的,還有上海松江區的另外8家企業,它們被要求在7月底前清拆完畢。

“多年解決不了的污染問題,督察組來了,污染企業立即被關停了”“中央環保督察不是‘稻草人’,敢于動真格”,老百姓樸素而真實的反饋,說明了中央環保督察真正戳到了地方的痛點——環保不只是環保部門的事,黨政領導干部都有環保責任,落實不到位,就有人問責。

2017年8月7日至15日,伴隨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組陸續進駐四川等8省區,2015年底啟動的中央環保督察實現了全國覆蓋。截至目前,已有1萬多人在中央環保督察中被問責。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中央環保督察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推手。

沒有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再美好的愿景都是“空中樓閣”。黨的十八大以來,讓“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落到實處,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勢如破竹。

5年來,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橫空出世。2015年4月,《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印發,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愿景、重點任務、制度體系。同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8項制度。

5年來,生態環保法制建設不斷健全。以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出臺為標志,環境法治邁上新臺階。與此同時,圍繞生態環保展開的執法督察越來越嚴格:“兩高”司法解釋降低環境入罪門檻、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中央環保督察啟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開始試點。

5年來,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進程不斷加快。《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攻堅克難,取得階段成效。2013年到2016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從3個增加到84個;2016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城市顆粒物濃度和重污染天數持續下降;2016年,全國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

5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從理念升華到制度建設、再到實踐檢驗,躍馬揚鞭。

發展觀的深刻變革

2017年5月26日,一場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集體學習在中南海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要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這場全方位、系統性的變革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帶來的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日新月異的變化。

調結構轉方式,經濟發展底色越來越綠——

2016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比2012年提高6.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8%,下降5.5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分別比上年降低3.7%、4.8%、5.6%和5.0%,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在能源消費總量增長放緩的同時,2016年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生態工程漸次展開,國土越來越綠——

2016年,全國完成造林面積679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21.3%;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81萬公頃,與2012年基本持平。

2016年,全國自然保護區達2750個,比2012年增加8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46個,增加83個。

5年來,我國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荒漠化沙化呈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明顯改善的態勢。

既是共享者也是共建者,綠色發展理念厚植人們心田——

2015年6月5日,“12369”環保微信舉報平臺開通。通過它,每一部手機都可以成為一個移動的環境監控點,每一位公眾都可以成為環保監督員。

2017年世界水日,水利部與共青團中央聯合倡議青年志愿者參與“河長制”,呼吁成千上萬“河小青”“河小二”加入全民治水行動。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雙、混雙冠軍趙蕓蕾代表志愿者倡議,爭做節水護水的“百姓河長”。

每個人都是青山綠水的享有者,同時也是保護者。少開一天車,節約一杯水,垃圾分類投放,餐后打包剩余食物……越來越多的公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共識度不斷提升。

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中國風景可期可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曹紅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生態 文明 建設 中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