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中國經濟展現強勁韌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第三次上調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彭博社將三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分別提高了0.1個百分點;渣打銀行將中國年度經濟增速預期從6.6%上調至6.8%,并預計中國有望實現2010年以來首次加速增長;摩根大通表示“中國有望繼續成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器’”……這個盛夏,中國經濟年中答卷十分搶眼,上半年GDP增速繼續保持在6.9%,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超預期的經濟數據贏得眾多國際機構點贊。拿到這么漂亮的成績單,靠的正是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
強勁的經濟韌性,得益于結構優化。
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3.4%;服務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1%。消費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服務業繼續發揮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成為中國經濟保持韌性的關鍵所在。中國經濟增速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
強勁的經濟韌性,源自于動力轉換。
在上海,街頭巷尾輕松掃碼,黃橙綠白等13種共享單車成為交通接駁的百姓最愛;在北京,“盒馬鮮生”電商實體店里的波士頓龍蝦成了搶手貨,“烹飪區”排起長隊;在深圳,無人機半年出口額創下46.9億元新高,同比增長近1倍,僅大疆就占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的七成……年初以來,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孕育成長,以戰略性新產業、分享經濟等為代表的新動能不斷壯大,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生力軍。
強勁的經濟韌性,離不開良好的基本面。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進程中,將為經濟持續增長注入巨大能量。
韌性十足,動力澎湃,并非從天而降,也不靠“大水漫灌”,而是得力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中國方案”。
“上半年能取得比較好的成就,關鍵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解決了大家對經濟形勢怎么看的認識問題,提出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同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再次證明,黨中央對經濟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對經濟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對經濟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調整,是完全正確、符合實際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說。
改革促轉型、激活力、化風險、增信心。上半年,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約1.6萬家,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兩倍多,有力帶動了創新創業。二季度,我國小微工業企業的景氣指數為96.5%,達到兩年來的最高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實際增長6.9%,創下2015年以來工業運行的最好成績,表明振興實體經濟初見成效,發展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中國的經濟奇跡沒有結束,而是進入了第二階段。”美國《福布斯》雜志的判斷折射出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和期待。中國經濟列車,正在軌道上穩健馳騁。(相關報道見第六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11日 01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中國 韌性 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