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從一棵樹到一片“?!薄眽紊鷳B文明建設范例啟示錄

2017年08月03日 21:16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綠色貢獻——從因林而生到與林共進,三代塞罕壩人用青春與汗水鑄就的綠水青山,在無聲無息中變成金山銀山,詮釋著綠色發展的真諦,昭示著生態文明建設更加美好的前景

北京環境交易所,塞罕壩林場18.3萬噸造林碳匯正在掛牌出售。全部475噸碳匯實現交易,可獲益1億元以上。

森林每生長出1立方米的林木蓄積量,平均可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這是大自然回饋給塞罕壩的巨大財富。

種好樹,塞罕壩人有一種樸素的生態意識;用好樹,塞罕壩人有一種自覺的生態意識。

“荒原變成森林,森林換來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在無聲無息中變成金山銀山,塞罕壩形成了良性循環發展鏈條。”林場副場長陳智卿說。

但僅僅5年前,時任千層板分場場長的陳智卿還在為職工每個月的工資發愁:“守著那么大一片林子,卻感覺有了上頓就沒了下頓?!?/p>

那是塞罕壩發展進程中無法回避的一段陣痛期。木材占林場全部收入的90%以上,銷售渠道單一,主要供應給煤礦用于巷道支護。隨著各地小煤礦接連關閉退出,木材價格跌入谷底。

痛定思痛,塞罕壩從生態文明建設大棋局中找準落子時機——

在林場一片實施改培作業的林地上,落葉松、云杉、樺樹、樟子松、油松相伴其間,高低錯落,層次多樣,煞是好看。

造林施工員曾立民告訴記者:“當年人工造林時每畝按照333棵的高密度栽植落葉松,我們通過近自然管護,不斷去除次樹、選留好樹,最終每畝保留15棵左右,再利用樹下空間種上幼苗,高大的樹冠能為樹苗擋風抗寒,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更強?!?/p>

這是塞罕壩獨到的“砍樹經”:過去“以砍養家”,砍樹是為了賣錢;現在“以砍養樹”,遵循去小留大、去劣留優、去密留勻的原則,完善森林生態鏈,讓樹木長得更好。

2012年,塞罕壩自我加壓,將每年木材砍伐量從15萬立方米調減至9.4萬立方米,這一數量不及年蓄積增長量的四分之一。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紅線之下,塞罕壩建立了極嚴格的林業生產責任追究制,一旦發現超蓄積、越界采伐林木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堅決追究責任。

東邊不亮西邊亮。少砍樹不但沒有砸了塞罕壩人的飯碗,反而倒逼塞罕壩人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樣是樹,卻能做不同的文章,與其賣木材,不如賣整株苗木?!标愔乔湔f。

把最擅長的育苗投入產業經營,塞罕壩人如魚得水。幾年時間,8萬余畝綠化苗木基地一片嫩綠,1800余萬株樹苗可供商業銷售,每年給林場帶來近千萬元收入。

一番轉變之后,木材收入占林場總收入的比重下降到50%以下,以前只有一條腿的“板凳”有了越來越多的支撐點。

一番轉變之后,塞罕壩人最終受益。目前,林場職工人均年工資收入9萬多元,還有4萬多元的績效獎金。

這樣的工資水平,不僅明顯高于當地城鎮職工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國林場平均水平。

在開發與保護的考題上,塞罕壩人常有意想不到之舉。

眼下正是塞罕壩的旅游旺季,天南海北的游客紛至沓來。去年,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接待旅游者50萬人次,門票收入達到4400萬元。

按照規劃,塞罕壩完全可以承受100萬人次接待量,再輕松增加收入4000多萬元。這可是幾乎不用任何投入就可以落袋的真金白銀。

但塞罕壩人卻做出決定:嚴格控制入園人數、控制入園時間、控制開發區域、控制占林面積。

“塞罕壩再未批過旅游項目用地,再未增加過酒店床位,對超過限額的游客,我們只好拒之門外?!绷謭雎眯猩缃浝黹h學武說。

塞罕壩人并非看不上這筆錢,而是算清了開發與保護的大賬。

林場黨委副書記安長明說:“如果生態效益沒有了,用再多的經濟效益也難以挽回。經濟賬和生態賬、小賬和大賬孰輕孰重,頭腦必須清醒。”

目前,林場正聯合地方政府展開生態旅游環境提升行動,為住宿和餐飲場所安裝小型污水處理器,并建設一座垃圾處理場。

行走在林場,可見一座座白色風力發電機分散其間。塞罕壩有優良的風電資源,但在引進風電項目時,林場管理者明確了只能利用邊界地帶、石質荒山和防火阻隔帶,不占用林地,不采伐林木。

只要影響到樹,影響到“綠”,眼前有大錢也不掙!塞罕壩人就是有這種“傻傻的摳勁”。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不因小失大,不寅吃卯糧,不急功近利。

塞罕壩人的“摳勁”,彰顯的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

對自己吝嗇的塞罕壩人,對周邊居民卻格外“大方”。

在林場,只要不在防火期,周圍村民就可以進山采集野菜、蘑菇、藥材等林下作物,一年可為一個家庭帶來5000元左右收入。

在圍場縣,從苗木種植到旅游開發,從手工藝品制作到發展交通運輸,越來越多的人爭相搭上塞罕壩這趟綠色發展快車,每年可實現社會總收入6億多元。

嘗到綠色甜頭的村民們,也深深烙下綠色意識。

緊鄰千層板分場羊場營林區。34歲的村民程小剛7年前利用自家房屋辦起了農家院,一年收入可達十幾萬元。

“從小看著這片林子一點點長了起來,沒想到這些樹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兒時,樹木還沒成林,程小剛的父母種地為生。樹漸漸多了,草也長出來了,程小剛做起放牛娃。實施禁牧后,程小剛到縣城做了打工仔。

直到小樹林成為森林,游客漸多,程小剛抓住機會,自己做了老板?!拔姨貏e在乎這些樹,看有客人出門,一定要提醒他們愛護每一棵樹,千萬別吸煙?!彼f,村里人有個共識,寧可讓家門上的門號牌掉了,也不能讓防火責任牌掉了。

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共生。

“林業超出你的想象,當人與森林和諧共處,能為彼此創造更多價值?!绷謭隽挚扑L程順說。

守住綠水青山,塞罕壩創造了價值難以估量的金山銀山——

曾經的皇家狩獵場,成為今天的動植物物種基因庫。塞罕壩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261種,昆蟲660種,植物625種,大型真菌179種。

在華北地區降水量普遍減少的情況下,當地年降水量反而增加60多毫米,為遼河、灤河涵養水源、凈化水質1.37億立方米。

周邊區域小氣候有效改善,無霜期由52天增加至64天,年均大風天數由83天減少到53天。

以現有的林木蓄積量,塞罕壩每年釋放的氧氣可供近200萬人呼吸一年。

中國林科院評估顯示,塞罕壩的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超過120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

沈國舫評價說:“從造林、護林到用林,塞罕壩將綠色理念貫穿始終,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自然沒有辜負人的努力和付出——

上世紀50年代,北京年均沙塵天數為56.2天,如今已下降到10.1天。2016年,北京沙塵天僅有5天。

巨變背后,塞罕壩的綠色貢獻功不可沒。

更大的綠色奇跡,還在路上——

到2030年,塞罕壩森林面積達到120萬畝,生態功能將顯著提升,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綠色產業健康發展,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現代林場。

這是一條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一條開創生態文明新境界的希望之路。(記者陳二厚、張洪河、趙超、曹國廠、于佳欣、侯雪靜)(完)

編輯:周佳佳

01 02 03

關鍵詞:塞罕壩 生態文明建設范例 啟示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