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追憶河南農民何剛:19件文物全部交國家
“文物全交心里才踏實”
2017年5月30日,何剛在工作中不幸遭遇龍門吊傾覆意外離世,他32年前捐獻文物的事跡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與熱議。
1985年深秋,天氣日漸轉涼,那天,22歲的何剛正忙著給家里準備翻修的房子挖地基。也不知道挖了多久、多深,突然,鐵鍬碰到了一塊堅硬的東西,小心挖下去一口大缸呈現在眼前。“當時那里面有小瓶子、小盤子和小船,好像都鑲了金鍍了銀。”何剛的兒子回憶著父親曾經談及的這些“寶貝”。
何剛挖到“寶貝”的消息迅速傳遍了不大的村子。“他說曾經有人愿意給他一袋子錢,讓把這些寶貝賣給他。”時任村支書劉洪恩回憶道,但耿直的何剛死活不松口。
劉洪恩是退伍軍人,認識的人多。他通過戰友輾轉聯系到當時在故宮博物院當警衛員的崔寶賢(音)。崔寶賢知道后迅速幫何剛聯系到了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專家,經鑒定,何剛挖到的“寶貝”都是國家重要保護文物。當中的銀器,被定為二級甲文物的1件,二級乙文物1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何剛3次往返故宮,將全部文物包括裝文物的大缸交出。
“故宮收藏的元代遺存銀器特別少,何剛捐獻的這批元代窖藏銀器,填補了故宮博物院藏品的空白,是很偉大的舉動。”梁金生回憶起當年這件事仍豎起大拇指說,“作為農民,把自家宅基地里挖出來的文物全部上交給國家,何剛是第一個,了不起。”
為了鼓勵與紀念捐贈者,他的名字也被鐫刻在故宮博物院專門為捐獻者設立的“景仁榜”上。
“那可是一堆價值不可估量的寶貝呀!文物販子總覺得他會自己留一部分,多次上他家去買,甚至有個別鄉親覺得他‘傻’。”回憶起當時轟動一時的“大新聞”,劉洪恩還能夠聊起其中的一些細節,“何剛跟我說,文物全部上交了,心里就踏實了”。
“無論生活多拮據,但父親從來沒有說過后悔的話。”何剛的女兒何華堅定地說道。
編輯:梁霄
關鍵詞:河南 農民 何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