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國家的錢不許亂花 中央財政建立績效評價常態機制
預算+績效,“國家賬本”正從對賬單轉向成績單
近年來,隨著預算公開力度的加大,老百姓對“國家賬本”的了解也在加深。比如,今年“三公”經費減了多少,養老金又漲了多少,都能找到答案。預算里規定的扶貧資金,如果有人拿去建了樓堂館所,那就屬于擠占挪用財政資金,肯定是要被問責的!
“好的政府有兩個標準,一是公共利益至上,二是有效率。預算績效管理,是整個國家治理的核心,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表示。
作為深化財稅改革的重要內容,財政資金績效評價也在不斷推進,成效在顯現。2016年,財政部選擇了15個中央部門,開展績效目標的執行監控試點。同時,對25項重大民生政策重大專項支出,開展了重點支出評價,資金達3092億元。
從地方上看,絕大部分省份都已開展績效評價工作。
廣東是最早開展預算績效的省份,2017年向省人大報送的部門預算,500萬元以上的支出項目都設立了總體績效目標。2017年,湖北省首次向人大報送重點績效評價報告,大型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是免費還是低收費,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建得咋樣,這些關系到民生的重點項目,都要進行績效評價。
“今年北京市196個政府部門,所有500萬元以上項目的績效目標,都實現了向社會公開。”北京市財政局績效評價處處長姚春紅表示,“花錢問效、無效問責”進一步落實,績效目標審核不通過,一律不能批復項目預算;績效評價結果低于“一般”的,將核減下年度的預算資金。2014年以來,北京市經過事前評估的項目共計182個,評估資金181.73億元,核減資金30.55億元,核減率16.81%。
這些績效評價結果,對各部門完善決策、改進管理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財政預算正從“記賬單”向“成績單”轉變。
“一個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群眾滿意程度等,都可以作為績效評價的量化指標,讓老百姓、納稅人清楚錢產生了哪些效益。”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表示。
未來績效評價范圍,應覆蓋到所有財政資金
“公眾關心財政的錢花在何處,更關心錢花得怎么樣、取得的效果如何。”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認為,公開預算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等信息,能很好地回應關切,是公眾監督政府的有效切入點。
接下來,應該如何推進績效管理?日前,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研究專業委員會舉辦中國預算績效管理論壇,對問題進行了研討。
“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是政府資本性支出和支持民生事業發展的大頭。把它納入績效評價范圍,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白景明說,去年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大約是18萬億元,如果通過績效評價節約一個百分點,那就是1800億元!去年開展績效評價的財政資金超過了3000億元,增長很快,但還有很多資金沒納進來。
比如,醫保這塊有資金浪費。但這不是政府浪費的,而是有些投保人隨意報銷造成的。醫保資金怎么進行績效管理,如何控制道德風險,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
審計署日前發布的審計結果顯示,對20個省份的158個貧困縣扶貧資金重點抽查發現,84個縣形成閑置資金19.54億元,其中6.23億元已閑置兩年以上。這說明,財政資金仍存在管理使用不到位的問題。
“未來應將績效管理的范圍,逐步覆蓋到所有財政資金;將績效評價重點由項目支出,拓展到部門整體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把有限的資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白景明強調。
“下一步,財政部將督促有關中央部門,將評價結果作為政策調整、改進管理的重要依據,并將中央本級項目的重點績效評價報告隨同決算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王克冰表示,財政部將逐步擴大評價范圍,改進評價質量,“倒逼”預算改進管理方式,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國家治理水平提升。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績效評價 預算 績效 項目 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