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立足西藏實際推進特色小城鎮發展
西藏是一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地理環境和社會歷史條件特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文化極富民族和區域特色。基于我區與內地省份相比存在眾多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因此特色小城鎮的發展要在符合中國特色的基礎上,一定要立足西藏實際推進特色小城鎮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找準我區特色小城鎮建設的內涵、準確把握現狀,科學定位發展路徑。
一、 特色小城鎮建設的內涵
特色小城鎮建設不同于傳統的城鎮化建設,其更加注重民生事業、城鎮產業結構、城鎮形態、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發展和優化。西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色小城鎮建設與內地相比有著更加深層次的內涵。
(一)文化內涵
西藏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思想和理念符合特色小城鎮的建設思路,傳統文化的不斷發揚和傳承,為西藏的祥和、穩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礎。文化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種凝聚人心的無形力量,是國家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西藏作為邊疆地區,和諧穩定尤其重要,因此西藏特色小城鎮文化內涵建設,不僅僅是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而更應該在維護地區和諧穩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城鎮化意味著現代城市文明流入傳統農村社區,我區特色小城鎮建設,勢必會引進現代城市文明,積極引導現代城市文明與西藏傳統文化融合發展,不僅有利于實現文化和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同時可以為人的發展、特色小城鎮的發展注入新的理念和思想,而文化產業的發展又可以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提供長期的人才和技術支撐,彌補西藏自治區人力資本和技術嚴重缺乏的現狀,形成一種科學的、可持續的城鎮發展模式。因此,西藏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文化內涵不僅在于發揚和傳承優秀的傳統藏文化,而且可以利用特色小城鎮文化內涵建設來為人的全面發展塑造正確的文化價值觀,為特色小城鎮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以此來凝聚人心,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團結力,保證我區社會穩定、繁榮發展。
(二)空間內涵
這里的“空間”并不僅僅指單個特色小城鎮建設的內部與外部空間,而是注重全區范圍內小城鎮群的空間格局,是一個整體的概念。首先,在單個特色小城鎮建設空間內涵層面,在整體保護小城鎮原有空間特色風貌的基礎上,對于特色小城鎮建設進行科學的空間拓展,兼顧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以小城鎮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合理利用土地,不僅可以降低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成本和難度,同時可以豐富和保護小城鎮空間的特色內涵。
其次,眾所周知,我區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地廣人稀,小城鎮大多規模小、人口少,且空間分布差異大,各市(地)小城鎮分布密度隨著與中心城市距離的增大而逐漸變小,小城鎮之間聯系少、合作少、依賴程度低,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小城鎮之間的協同發展和整個西藏地區的城市化進程。基于此,將西藏特色小城鎮建設的空間規劃置于區域層面,從全局出發,加強特色小城鎮之間、縣域之間、市(地)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全面整合區域資源,提升區域的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有效解決區域內小城鎮布局不合理、發展失衡等問題,這對于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匱乏、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西藏自治區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生態內涵
根據中央指示,特色小城鎮的建設要遵循“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其中就包括注重城鎮生態保護。西藏特色小城鎮的建設不僅有利于地區的生態保護,而且可以為國家和世界生態安全作出重大的貢獻。因此西藏特色小城鎮生態建設,不僅要置于城鎮、地區層面,更要置于國家生態安全戰略層面。
近年來,西藏經濟迅速發展,成績可觀,可是工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藏的原生態環境,而人造生態在高原地區具有建設周期長、難度大、維護困難等特點,因此對于西藏地區的生態保護刻不容緩。新型城鎮化重新定義了現代城鎮,為現代城鎮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思想和途徑,在此背景下產生的特色小城鎮建設更加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這種發展理念完全符合國家對西藏的發展定位和要求,隨著特色小城鎮在西藏自治區的深入發展,西藏的生態環境將得到很大的重視和保護,時刻發揮著保護國家乃至全世界生態安全的作用。
(四)經濟內涵
西藏開展特色小城鎮建設,依托當地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將有助于小城鎮在傳統農牧業的基礎上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實現農牧業特色化和產業化發展,以此優化升級小城鎮產業結構,夯實產業基礎,保證特色小城鎮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根據區域經濟的觀念,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而縣域經濟的發展依賴于小城鎮經濟的發展。西藏開展特色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小城鎮特色經濟,不斷提高農牧業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進一步提高小城鎮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這將為縣域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積極推進全區經濟高效、快速發展。因此西藏特色小城鎮建設的經濟內涵,首先是可以為小城鎮提供健康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途徑,其次,通過特色小城鎮經濟的發展,間接促進全區的經濟發展。
(五)社會內涵
首先,特色小城鎮建設符合西藏的實際區情。特色小城鎮建設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相對較低,自我發展能力強,可以有效降低區域城鎮化發展所帶來的財政壓力。同時區域內特色小城鎮群可以實現交通、通信、物流等社會公共資源的共享,提高區域內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小城鎮的長足發展,避免了大城市發展所導致的各種“城市病”。
其次,西藏特色小城鎮的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可以有效吸收農牧區剩余勞動力,實現農牧民就地就業,這不僅可以降低小城鎮產業生產成本,同時可以有效解決目前農村中由于大量人口外出導致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促進西藏農村基層社會的健康發展。
最后,特色小城鎮建設,為農牧區精準扶貧提供了新機遇。我區是全國唯一一個連片貧困區,特色小城鎮建設可以有效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積極在貧困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貧困區的公共服務能力,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全面脫貧打下基礎。同時特色小城鎮特色產業的持續發展,可以為貧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解決貧困農牧民收入來源少、收入低的問題,以此積極促進貧困農牧民實現自我脫貧。
二、 特色小城鎮建設的現狀
西藏特色小城鎮建設從2015年開始,規劃開展20個特色小城鎮示范點建設,到2017年,特色小城鎮示范點建設項目增加到26個。特色小城鎮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在更多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特色小城鎮發展道路。
(一)西藏特色小城鎮的發展基礎
一是硬性基礎。硬性基礎主要是指西藏農牧區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支撐作用。2014年西藏完成了全區消除移動通信盲區的任務,“十三五”期間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有一部分將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效補齊西藏城鎮基礎設施不完善的短板,讓基礎設施建設跟上城鎮化發展步伐。
二是柔性基礎。柔性基礎主要是指政策、文化等因素對于特色小城鎮發展的推動作用。特色小城鎮建設背景下,國家將加大對于城鎮建設的項目、資金、政策支持,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為特色小城鎮建設奠定了扎實的政策基礎。同時西藏的各項教育都得到大力發展,人均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發展可以為特色小城鎮的建設提供更多的高質量、專業性人才,保證特色小城鎮建設的人力資本和技術支撐。
(二)西藏特色小城鎮的建設模式
一是“經營型”特色小城鎮建設。以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為例,該鎮立足地熱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地熱、旅游業等。2017年上半年羊八井鎮啟動“西藏羊八井地熱國際大本營”文化旅游產業園項目建設,該項目將進一步實現地熱產業化、旅游產業化發展,地熱特色也將成為羊八井鎮的標簽,成為羊八井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同時特色產業的發展可以有效吸引周邊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提高農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羊八井特色小鎮建設的最大亮點在于經營城鎮的理念,依托本地優勢的地熱資源,積極推進特色小城鎮的建設。
二是“生態型”特色小城鎮建設。以山南市錯那縣勒門巴民族鄉為例,2014年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勒門巴民族鄉制定了“生態立鄉、旅游興鄉、產業強鄉、交通活鄉”的發展策略。2015年勒門巴民族鄉成為特色小城鎮建設示范點之后,加快了生態環境建設步伐。首先,對于各行政村的污水處理設施、交通設施、河道保護設施等進行了升級改造,采取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措施,對于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和優化。其次,以生態為本,積極發展特色產業。2011年,勒門巴民族鄉投資500萬注冊成立了“勒門巴民族鄉茶葉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和制造業。特色小城鎮發展背景下,勒門巴民族鄉從內地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經驗,擴大了茶葉種植面積,并著力打造“門隅佛芽·玉羅岡吉”的特色茶葉品牌。
三是“休閑型”特色小城鎮建設。以林芝市魯朗鎮為例,魯朗鎮擁有豐富的原生態旅游資源,非常適合發展休閑旅游業。2012年“林芝魯朗國際旅游小鎮”建設項目正式啟動,到2016年底已經基本完成建設,該項目圍繞林芝市的原生態資源,著重打造一個突顯藏文化、環境優美、具有現代氣息的國際旅游小鎮。魯朗鎮特色小城鎮建設主要在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小鎮原生態資源,積極發展城鎮生態休閑旅游產業,形成“休閑型”特色小城鎮建設模式。
(三)西藏特色小城鎮的發展現狀
西藏特色小城鎮建設以來,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著力發展民生事業,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成效。各地依托優勢資源,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自我發展能力增強,由“輸血”式發展逐漸向“造血”式發展,社會發展趨于良性、健康、可持續。同時特色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三農”問題,提高了周邊農牧民的生活水平。種種跡象表明特色小城鎮與傳統小城鎮相比具有更大的發展優勢。
(四)西藏特色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對于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城鎮缺乏準確的認知。特色小城鎮是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提出的,是對新型城鎮化的一種外延和創新,有著更深層次的內涵,在特色小城鎮的具體實踐中,有的地方在小城鎮建設上難以在理論上分清特色小城鎮與新型城鎮化,沒能夠領悟到特色小城鎮更深層次的內涵,在建設過程中也就難以突出“特色”二字。
第二,特色小城鎮發展起點低。首先,表現為小城鎮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不發達,導致距離中心城市較遠的小城鎮,很難在農牧區和城市之間起到連接作用。其次,產業基礎薄弱,第二、第三產業占比很少,產業結構不合理。最后,農牧民文化素質低,勞動技能少,對于農牧業依賴程度高,不能為特色小城鎮發展提供必要的勞動力。
第三,特色小城鎮空間布局零散,發展方式同質化現象嚴重。各城鎮之間獨立發展,自成體系,難以實現資源共享。處于同一市(地)的各個小城鎮,地理環境、要素資源稟賦、農產品大致相同,導致產業發展趨于同質化,小城鎮之間沒有“特色”。
第四,小城鎮之間發展不平衡。由于各自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平衡,各個特色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享受到的政策、資金、人力支持力度各不相同,導致各市(地)之間特色小城鎮發展不均衡。同一地區之內的小城鎮,隨著離中心城市距離的增大,其受到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就越小,在發展中容易被忽視,增大了特色小城鎮的建設難度。
三、 特色小城鎮的發展路徑
(一)精準定位,明確方向
特色小城鎮建設本質上依然是城鎮化的建設,可以理解為是新型城鎮化的一種特殊的實踐模式,其發展依然遵循“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與各種開發區、大城鎮相比其不同之處在于,特色小城鎮更加注重產業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且占地面積在五萬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重大作用就在于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發展。
基于此,可以科學定位特色小城鎮,明確其發展方向。首先,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西藏自治區作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其建設定位應該置于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的戰略下,在建設過程中注重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發展和優化。其次,從西藏自治區戰略層面來看,特色小城鎮是連接城市與農村的一種重要節點,肩負著帶動農村、助推城市發展的雙重重任,因此特色小城鎮建設在依托農村、農業的基礎上,要以城市的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特色產業。最后,從特色小城鎮本身來說,主要在于因地制宜開展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實現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改善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二)夯實基礎,全面發展
首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提供重要的硬件保障。其次特色小城鎮產業發展要以市場為導向,抓住“旅游熱”的機遇,發展休閑旅游業、觀光農業、綠色食品加工業等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實現特色文化產業化、生態產業化、特色農業產業化,以此優化小城鎮產業結構,加快小城鎮經濟發展速度。最后以特色小城鎮建設的人才需求為準,對于農牧區剩余勞動力分類進行專業培訓和就業指導,讓他們積極參加到特色小城鎮的建設當中,解決農牧區剩余勞動力的同時降低特色小城鎮的發展成本。
(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特色小城鎮建設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是面向全區的,示范點建設只是處在初期實踐階段,是暫時的,因此對于特色小城鎮發展規劃應該是頂層的、長期戰略性的,以保證特色小城鎮在持續發展過程中在空間上的合理布局。
一是組建專門的職能部門,對于特色小城鎮進行整體規劃。根據各市(地)的實際制訂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規劃,保證全區小城鎮統籌、協調發展。同時根據小城鎮的空間分布、區位優勢,優先發展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能力強的中心小城鎮,增強小城鎮群的集聚效應,輻射帶動周圍小城鎮的發展。二是制定相應法律法規,保護特色小城鎮的正常建設,不隨意占用特色小城鎮發展用地、挪用小城鎮建設專項資金,并在人力和技術等方面給予小城鎮必要的支持。三是各市(地)要嚴格按照規劃內容進行特色小城鎮建設。
(四)因地制宜,特色發展
首先各市(地)之間要因地制宜科學引導特色小城鎮的發展,以山南市和日喀則市為例,山南市文化底蘊深厚,可以依托特色文化,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旅游業等。日喀則市盛產糧食,可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形成具有特色的綠色品牌,提高小城鎮生產力和競爭力,形成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
其次同一市(地)內的特色小城鎮要差異化發展,避免由于發展的同質化導致的惡性市場競爭。差異化發展包括特色產業差異化和產業相同,競爭點差異化兩種。首先特色產業差異化,小城鎮要根據相互之間存在的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交通便利且旅游資源豐富的可以優先發展旅游業、服務業、特色手工業等,工業基礎薄弱但土壤肥沃的地區可以優先發展農業、特色農產品加工業、觀光農業等。其次相同產業競爭點差異化,相鄰城鎮之間,產業發展狀況相似,如若出現同質化發展,城鎮之間會出現惡性市場競爭,不利于小城鎮健康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小城鎮之間要尋找相同產業間不同的競爭點。
(五)補齊短板,平衡發展
一是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根據各地特色小城鎮發展的實際情況,完善相關的小城鎮配套設施,補齊產業配套設施不健全的短板。以政府為主導,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投入,彌補公共服務分布不均的短板。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特色小城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必須多措并舉,補齊建設資金缺乏的短板。
(作者胡潔為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郝建力為西藏大學在讀研究生)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城鎮 特色 發展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