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他用“一棵草”帶給上百個國家農民脫貧夢
“我們竟然看到‘懸河’!”
這一曾經給黃河沿線百姓帶來巨大災難的情景,竟然在福建出現(xiàn)。因為濫砍濫伐,水土流失,這里的“懸河”已比兩邊耕地高出近兩米,就像一條沙石筑成的渡槽,梗在他的面前。與“懸河”相伴而生的,是流域兩岸“耕地沙化、生態(tài)惡化、生活貧化”。
他們走進了一戶“五老人員”家庭,低矮的泥土屋里,床上僅有一條破棉被,寒風朝著屋子的裂縫里灌,一家人只好蓋上蓑衣,依偎著取暖。
“叔叔,我很餓,能給我一點地瓜片吃嗎?”小孩用瘦弱的小手拉著林占熺輕聲說。
林占熺的手不由得微微顫抖起來,“能不能想辦法給這孩子先弄點吃的?”林占熺轉過身,對陪同前往的縣里負責同志說。
“像這樣的貧困戶不是一戶兩戶,難辦啊!”這位負責同志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默默地背過頭去。
這一夜,林占熺失眠了。
白天的場景不停地在他腦子里滾動,破被、陋墻、懸河、沙石……
“有什么法子能把救窮與修復生態(tài)連在一起,一箭雙雕呢?”林占熺輾轉反側,他的腦子浮現(xiàn)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
草,看似卑微,但有蓬勃的生命力,它不懼土地的貧瘠,又能阻止生態(tài)的惡變。
“要是草能變成食物就好了!”
回單位后,林占熺便私下里開始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研究實驗。如果能成的話,就可以既緩解消耗森林培養(yǎng)菌類的菌林矛盾,又讓農民在生態(tài)種草的同時實現(xiàn)經濟效益,生態(tài)扶貧一把抓。“要是真能實現(xiàn)就好了”,林占熺暗自發(fā)愿。
不知熬過多少夜,經歷過多少失敗。直到1986年,實驗的第3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換來了回報。
“奇跡終于出現(xiàn)了!”第一朵用芒萁培育出來的香菇長出來了,林占熺的熱淚止不住地滾落。
自此,菌草業(yè)的一扇全新的大門被開啟了,林占熺開創(chuàng)了“菌草學”這個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興學科!
當時的林占熺一沒實驗室,二沒經費,三沒身份和人員編制,但這些困難攔不住他,林占熺決定放下仕途,哪怕舉債也要把實驗做下去!
這才出現(xiàn)了本文最開始的那道選擇題,對林占熺來說,“仕途或有涯,科學闊無邊”,他選擇了科學,并用實驗證明了那種被人不解的堅持,或許是對的。
編輯:梁霄
關鍵詞:農民 脫貧 一棵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