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鳳凰花開時 游學圓夢日
大陸高校臺生畢業季見聞
鳳凰花開時 游學圓夢日
——大陸高校臺生畢業季見聞
鳳凰花開,驪歌響起,又是一年畢業季。
在大陸高校里,臺灣學生是一道特殊的風景。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6年底,共有10823名臺灣學生在大陸就讀學位課程。
即將過去的六月,又有一批臺灣學生從大陸高校完成學業。他們回憶著成長的點滴,與來自兩岸的朋友們告別,并將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回首: 慶幸成為更好的自己
“體驗不一樣的學習生活,獲得更多元的發展。”這是大多數臺灣學生到大陸求學的原因。
2014年暑假,剛剛從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畢業的許智超隨團參訪復旦大學,被這所久負盛名的大陸高等學府所吸引。三年后,這位臺灣學子將以復旦大學應用新聞學專業博士畢業生的身份,完成在大陸的學業。
三年求學生涯,讓他深入了解到兩岸新聞觀和新聞體系既有相似之處,也有著不小的差異。“最大的收獲在于,身處上海這座開放的都市,讓我得以用更加廣闊的視野看待大陸的發展和兩岸關系。”許智超說。
對來自高雄的李玲嘉而言,來到大陸求學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離開家鄉,好像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在華僑大學就讀本科期間,李玲嘉曾有著一段難忘的經歷——擔任廈門一家社區的實習主任助理。“以前只知道,很多臺灣人是從大陸過去的。”李玲嘉說,“在社區實習的10個月里,我對大陸有了切身的理解,打破了以前的一些偏見,看問題也更理性全面了。”
從小到大,新北男孩周士涵心中都有著一個藝術夢。但“沒有任何藝術基礎”的他直到19歲才找到自己的舞臺。
大一期間,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周士涵參與了學校的“五四”文化藝術節舞蹈表演。雖然排練辛苦,任務艱巨,但他卻享受著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并從中發現了新的自己。
“從那以后,我就不放棄任何一個表演的機會。”已是全校“文藝之星”候選人的周士涵說,“在大學里,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有什么比這更幸運呢?”
當下: 畢業并不代表分別
“當初見面有些不安,彼此探索,也許有點茫然迷惑。朝夕相處才發現這世界中,沒有人比你們更懂我。新聞一家人,我們愛你們。”——畢業前夕,周士涵在朋友圈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同周士涵一樣,廈門大學行政管理專業臺生闕啟維也對初入校園時的“不安”記憶猶新。
“我是宿舍唯一的臺灣人,一開始不太習慣,但是后來卻發現,很多事情都要比想象的順利,我和舍友們成了很好的朋友。”闕啟維說。
舍友幫忙復習“高數”這個“小惡魔”,在文化交流節上分享臺灣美食,在“男生節”當天收到女同學親手烤制的蛋糕……回憶起大學里兩岸朋友間的點點滴滴,闕啟維有的是“滿滿的思念”。
努力地融入校園,與同齡人彼此了解,認識大陸,展示臺灣——這是闕啟維等臺灣學生們大學期間的真實寫照。
慶祝畢業的酒桌上,忽哭忽笑;校園的道路上,拍照的同學們三三兩兩,時光仿佛又如從前。畢業雖不可避免,但并不意味著分別。
作為一班之長,許智超在復旦大學求學時曾組織過各式各樣的班級活動。“大家約定,畢業后通過社交平臺繼續保持聯絡,也會定期聚會維系這難得的緣分。”許智超說。
“就像廈大學生都會唱的那首歌,‘腦海之中有一個鳳凰花開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闕啟維說。
未來: 勇敢地走好下一程
所有關于畢業的慶典,是在宣告一段旅程的結束,也是在期待新生活的開始。在畢業之際,一位位臺生懷揣著對未來的期待,希望能夠勇敢打拼,實現人生價值,回饋兩岸社會。
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的臺灣畢業生吳立心期待著,能夠把自己的進步和大陸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我現在正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實習,為繼續攻讀碩士課程作準備。希望未來能夠留在大陸,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吳立心說。
李玲嘉則期待著,能夠借助大陸“雙創”的熱潮,腳踏實地經營好自己的創業項目。“大陸市場比較廣大,適合創業的年輕人。我計劃在大陸創辦一家公司,經營臺灣食品跨境貿易,進行兩岸‘舌尖上的交流’。”她說。
環保、動物保護、反歧視……在李玲嘉的大學四年,公益活動是她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我會繼續堅持做公益活動,也愿意成為兩岸的一個‘橋梁’。”
廈門大學臺灣畢業生王予柔的計劃是回到臺灣,在位于高雄的中山大學繼續深造。她希望能夠向更多的臺灣朋友介紹大陸,讓兩岸走得更近。
“不管在哪里,都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多一些勇敢和自信,相信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周士涵說。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大陸 畢業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