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把文化帶回家
——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現狀與思考
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是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在這些場館里,設計精巧實用、文化內涵豐富的文創產品逐漸成為“一景”,吸引了很多觀眾的關注,并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5月18日至27日,由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王太華、副主任翟衛華帶隊的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推進文博創意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赴江蘇、陜西兩省進行實地調研,走訪了博物館、紀念館、文化創意企業等20多個相關機構。
委員們認為,文博創意產業發展對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具有重要意義,而目前,落實政策、健全機制體制,促進開發、經營水平提升,是文化文物單位進行文創產品開發面臨的重點問題。
讓豐富的文化資源
融入百姓生活
中華門,是南京明城墻13座明代內城門之一,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稱。城內有十幾個藏兵洞,在古代,這些藏兵洞有著重要功能,戰時能藏兵數千,平時能屯糧萬擔。當全國政協“推進文博創意產業發展”調研組走上城墻時,其中一個藏兵洞,已是一幅“新面孔”:墻磚依然斑駁滄桑,但洞內卻呈現出典雅的中式裝飾風格,金屬與木質陳列裝置擺放地頗具藝術感,陳列著多種城墻主題文化創意產品。600多歲的明城墻與“龍吐水”城墻茶具、“工部關防”卡套等現代文創產品展開了奇妙的時空對話,委員們很感興趣,紛紛拿起產品查看詢問。
近年來,博物館文創產品越來越“火”,故宮博物院設計開發文創產品8000多種,產生了朝珠耳機、故宮娃娃等明星產品;南京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等開發的絲巾、首飾盒等涉及人們日常生活各個領域,把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到百姓生活中……依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文化資源,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是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徑,也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的重要手段。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王太華指出,文創產品既挖掘了我們豐富文化資源的內涵,又能夠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的豐富性和多樣化需求強勁。以博物館為例,全國博物館年均參觀人次超過7億,很多人都希望帶回幾件有特色的文化產品。而與此對應的是,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已登錄文物照片5000萬張,每年全國博物館舉辦2萬余個展覽,資源優勢明顯。葛曉音委員深有感觸地說:“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很豐厚,如果能夠貼近生活,形成與現代需求相適應的產品,一定會讓人眼前一亮,愛不釋手。”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廣西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時又指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那么如何讓文化資源活起來,講好中國故事呢?文創產品便是非常有效的一條途徑,既能加深人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更把文化記憶帶回了家。王太華指出,文創產品開發是在創意中傳承,在創造中發展,要讓人們拿在手里、放在家里,記在心里。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翟衛華表示,文創產品既要體現中華文化,又要在市場上站住腳,留得住、傳得開。把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把藝術品與生活用品相融合,對文化文物單位來說,是一個機遇。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化 產品 文創 開發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