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裝上創新翅翼讓文物“活”起來

2017年05月19日 13:55 | 作者:謝仕亮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分享到: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昨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將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定為“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這個主題關注博物館的角色——博物館如何使社會受益?同時,該主題也從策展和公眾參與的角度指出,博物館目前面對的“難以言說”的困境。

在國內,博物館的數量逐年攀升,且免費開放的場館高達85.5%。與此同時,全國博物館每年接待觀眾的總數約7億人次,也就是說,國人平均每兩年才進一次博物館;而在歐美國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這意味著,國內博物館資源的利用率不高,民眾對博物館的關注度還不夠。這種境況雖然與公眾心態有一定的關聯,但更重要的原因,或許在于館藏文物陳舊、吸引力不足,策展方式落后,以及博物館自身太過“高冷”缺乏親和力。

要改變這種境況,作為文化集散地的博物館,需認真琢磨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有什么就展什么,一百年都不變”,要在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方式上力求創新。既做好“以物至上”的文物收集和典藏,也要不斷更新內容和傳播方式,對接參觀者的文化需要。

如今已是“互聯網+”的時代,應該巧妙裝備科技創新的翅翼,讓博物館及其館藏文物“活”起來。諸如網上博物館、虛擬展廳等都應該被充分利用起來。比如,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就在這個博物館日正式上線,觀眾通過電腦或手機登錄,可以360度全景式“觸摸”兵馬俑的每個細節,享受到超越現場參觀的視覺體驗。寧波天一閣博物館也推出“智享書香”數字特展,借助AR、VR、環景投影裸眼3D等最新最潮的科技手段,結合聲、光、電效果的交互智能化組合,讓人們近距離“觸摸”、鑒賞深藏天一閣里的寶貝。博物館的吸引力、影響力,在一個個創新、時尚、動感的傳播方式下,得以整體提升,躺著的歷史又重新“活”了過來。

當然,博物館還要脫下“高冷”的外衣,除了“等客上門”,還要創造條件適時地讓文化“出館”,主動走到民眾中間使社會受益,告別“曲高和寡”。在國外,華盛頓美國國家美術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等,就將其收藏部分藏品的高清圖像和書籍資源免費向公眾開放版權,只要有需要,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下載并不受限制地使用和分享這些公共領域藝術品的高清圖像,為數字化時代下如何更好地實現博物館的使命做出了有益的實踐。

欣喜的是,不論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慈善晚會,還是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夜間工作坊,抑或是我們身邊深圳博物館的免費文物鑒定、博物館奇妙夜、行走深圳——探古南頭等,各家博物館都在尋求不同的方式與公眾對話,讓公眾參與。想方設法激活文物資源生命力,博物館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就能更深入地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使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生動、更精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博物館 文物 創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