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郎景和:“醫學最終應該歸隱于哲學”

2017年05月17日 16:06 | 作者:李琭璐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作者:李琭璐(女,1987年12月生于北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如果因為他是醫生,你就無視他的文字,那實在是種可惜。行醫與文字,他莫名其妙地生而天賦。初次見面,他正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很自在,兩條腿拉直伸長,腳尖搭在一起。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眉毛一跳一跳,雙手或攤開或緊握,靈活地傳達意思。

f44d30758a611a85c45237

f44d30758a611a85c45238

1980年,林巧稚與郎景和(右)。資料圖片

他就是郎景和,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彼時,一身白衣的他站在窗邊接電話,合體的藍色襯衫,硬朗的臉部線條,側影挺拔。這位年逾古稀的醫者,仿佛電影男主角。他向我笑著伸出右手,得體躬身,發色已然灰白,眼睛仍坦誠年輕,凝視對方。

這種凝視,讓人想到郎景和自己的一句名言——醫生給病人開出的第一張處方是關愛。

如今,日日忙碌的郎景和始終在種四棵“樹”:醫學、哲學、文學、收集鈴鐺。生活中,他有許多“平民”朋友:“什么平民不平民,既是朋友,便無平與不平之分。一條溪水清清爽爽長流著,穿越世事,不計歲月,滿懷善意,這便是友誼了。”

用慈悲,守天真。藏大拙,活自在。白衣一世,望他知味。

1940年,郎景和出生在北方一個小鎮,他是家中獨子,家境殷實。唯一的遺憾是母親常常生病,郎景和每次都要負責去請小鎮上一位姓于的郎中。“他和藹可親,隨叫隨到。我就像個‘跟屁蟲’,看著他給我母親診斷,他每次都會拿出一個鋁制小盒,里面裝著藥品、針頭等,消毒酒精散發的味道讓我覺得很舒服,一劑針打下來,母親的病就會好很多,我覺得做醫生真是太神奇了。”

報考大學時,郎景和最初的心愿其實是北京大學哲學系。他是個標準的文學青年,高中時就開始發表詩歌和散文,最高拿過單筆十幾塊錢的稿費,在那個年代絕對收入不菲,“那會兒學校里的甲等助學金才八塊錢”。

但郎景和還是聽從父母建議改報了醫學。“當時覺得醫科好歹是一種‘技術’,用以立身比較踏實。”在從醫多年后,郎景和曾說:“科學家也許更多地訴諸理智,藝術家也許更多地傾注感情,醫生則必須把冷靜的理解和熱烈的感情集于一身。”

進入協和醫院工作后,郎景和填報了三個科室的志愿——外科、內科和婦產科。雖然填報了婦產科,但他并沒有對之有任何特別情感,直到林巧稚將他留下。每年,林巧稚都會從當期的駐院醫師里挑選出個男生,他成了那一年的“理所當然”。于是,“這一干也50多年了,我覺得挺好。在過去,國內還有封建思想殘留,病人還會不好意思,現在可不了。要知道,歐美和日本的婦產科大夫幾乎全是男的,我們早已克服了歧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林大夫是影響了我一生的人。”20世紀70年代末,郎景和成為林巧稚的學術秘書。那時,電臺、報刊或者會議想邀請林巧稚做科普講座、報告或撰文,首先得與林、郎二人確定主題、內容,然后由郎景和列出提綱,再和林巧稚討論,根據她的觀點和意圖,寫出初稿,再念給她審定、修改,最后完成發表或作為報告講稿。

一次,林大夫家鄉福建人民出版社專程來京盛情邀請他撰寫一部《家庭育兒指南》,林大夫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接著又毫不猶豫地說:“讓郎大夫去寫,他完全可以了。”就這樣,林巧稚正式把郎景和“放飛”了。

20世紀90年代,時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的郎景和,受當時婦產科主任吳葆楨教授病危之際所托,毫不猶豫遞交辭呈,回到婦產科接手主任之職。而此后20年間,凡有人問及此事,他都以此為幸、為樂,因為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做自己熱愛之事:看病、開刀、搞研究、做學術。

郎景和喜歡走到病人床邊,喜歡聽別人稱他“郎大夫”,又極善于在紛亂的癥狀中,在繁雜的檢查報告里找出頭緒、抓住要害,及時做出診治決策。疑難雜癥因此了然,迎刃而解。

一天傍晚,郎景和正吃晚飯,協和醫院打來電話稱,一位患者腹腔鏡手術很順利,可是手術護士在檢查器械時發現,一把鉗子上的小螺絲沒有了,也就有大頭針帽那樣大小,焊上去的,不知什么時候脫掉了。接著是一番認真的查找:先是肚子外邊,臺上臺下、手術鋪單、紗布紗墊;肚子里面,上腹下腹、左側右側……已經過去了兩個多小時,實在沒辦法,只能向主任報告。

愛人華桂茹問郎景和:“你能找到嗎?”

“找不到也得去。”到了醫院,郎景和又把手術情況及鉚釘樣子詢問了一遍,只說了一句話:“必須找到!”

還是在腹腔鏡下尋覓,這樣損傷較小。腹腔很干凈,沒有出血,從上腹部橫隔到盆腔的陷窩;從兩側直腸側溝到中間的小腸、網膜,每一處都不能疏漏。一次全面的“大搜捕”,三個來回,不見蹤影。東西太小了,放射及超聲掃描也難尋蹤跡。

“后來,我往腹腔里大量灌水,然后全部抽出,也許可以找到細小的東西。”十幾雙眼睛緊盯著吸出的水和過濾的紗布。

出現了!一個比大頭針帽還小的螺帽找到了,在燈光下閃著亮。手術室里歡呼,幾近沸騰,如果是在外面,同事們會把郎景和舉起來。給家屬看,他們流下了眼淚。

郎景和在回憶中寫道:“這是一個怎樣的勝利呢?不是一個大仗,不是一個技術復雜的手術成功,只是一個信念和決心的實現。”他常說,一個科室主任,至少要做到三點:協調管理、解決問題和承擔責任。

手術中,偶爾會有針斷、零件脫落等意外發生,這雖然不是技術能力和責任心問題,但會很麻煩、很難處理,郎景和常常被召喚而至。“我希望能帶來鎮定、信心、方法和好結果,好在都做到了。”

幾年前,郎景和得了急性闌尾炎,外科醫生決定立即施行闌尾切除術。手術很順利,術后恢復也很好。要出院了,郎景和想再換一塊傷口敷料。一位護士說:“就送來。”

郎景和等待著,焦急地等待著、耐心地等待著……許久時間過去,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其實就是一塊紗布而已。

“沒有責怪之意,沒有抱怨之意,事情太小,連我自己也會忘記,或者不在意。可是,我知道了什么是‘換位思考’。”病人住在醫院里,沒有什么事可做,除了自己的病,也沒有什么別的可以想。無非是體溫如何、能吃什么、什么時候換藥、拆線、何時可以出院……醫生或者護士告訴什么,答應什么,就占據了全部思想,會老是想著、盼著。無論這件事多么微不足道,對病人來說就是大事,至少是所企盼或等待的唯一的事。

答應病人的事一定要按時辦,哪怕就是一件小事。有時,可能是件大事。

編輯:位林惠

1 2 3

關鍵詞:醫學 哲學 醫生 產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