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絲綢專家筆下的絲綢之路
在眾多的絲綢之路著作中,趙豐先生這本《錦程:中國絲綢與絲綢之路》有它自己的特征,它是以中國絲綢為主線來討論絲綢之路的,而且它出自一位名副其實的絲綢專家之手。
《錦程:中國絲綢與絲綢之路》,趙豐著,黃山書社出版
注重考古材料,重視對實物的觀察
中國古代有關絲綢的記載非常豐富,作者對于傳統史料和出土文獻中的有關記載是做過收集整理工作的。但文獻的記載往往不夠細致,主要還是數量、尺寸、紋樣、產地等方面的情況。而考古工作者不斷發現的文物,則為絲綢專家觀察絲綢的經緯、紋路、精粗、圖案、襯里等具體情形提供了可能,也可以根據遺址、遺物的所在,判定絲織品的功用。
《錦程》的作者對于從20世紀初葉西方探險家在中國西北所獲織物,到最新的中國考古專家的發掘品,都不斷追蹤,甚至親自參與整理工作。比如作者參與的營盤15號墓墓主人所穿紅地顯黃花錦袍的揭取工作,得以對這件表現希臘紋樣風格的對童子、對牛羊雙層錦做出細致的分析和復原。又如作者所帶領的團隊對吐魯番阿斯塔那170號墓出土紅地獸面對鳥、對獸緯錦褲的整理,詳細闡釋了這件具有當地特色的平紋緯二重組織的織造技術。還有作者帶領的團隊從2006年開始,與英、法等國學者合作整理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紡織品,使得作者在書中討論從波斯、粟特錦到大唐新樣的轉變過程時,取樣解說,得心應手。
對出土絲織品殘片進行復原
因為溝通東西方的絲綢之路很早就已開通,不僅中國生產絲綢,中亞粟特、西亞波斯以及羅馬、拜占庭,都能夠織造獨具特色的絲織品。即便是中國本土,北方與南方的紋樣有異,河北與巴蜀的產品不同。因此,要勾勒出各地出產的織物如何從絲綢之路的一個點傳到另一個點,需要對織物的技術和紋樣做非常細致的分析研究。
《錦程》的作者在考察、研究絲織品的時候,由小見大,從一塊塊殘片,復原出整個或局部完整的絲綢面料。比如,作者對尼雅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討南羌”兩件織錦殘片的綴合,復原出連續的織錦與圖案。又如在幫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走向盛唐展”準備展品時,作者有機會親自調查1959年尼雅遺址出土的蠟染棉布,并將兩塊布片直接綴合,使得這件蠟染布上的希臘豐饒女神提喀和大力神赫拉克利斯之間的組合更趨完整,其他紋樣也得到比較合理的解說。
對世界范圍內的各類絲綢精品有準確把握
由于種種原因,絲綢之路沿線的絲織品文物現在分散收藏在許多國家的博物館、圖書館或私人手中,考古發現也在不斷進行,有些仍在考古研究單位整理修復當中,有些盜掘品則流入市場,真偽混淆,因此把這些收藏品和發掘物中可以說明絲綢之路的物件檢出,并非易事。所以,絲綢研究者需要有“動手動腳找材料”的能力,而《錦程》的作者正是這樣一位不知疲倦,到處走訪的人。
我們看本書《尋訪贊丹那村》一節,跟隨作者到布哈拉周邊的小村里,去尋訪中世紀曾經織造著名的“贊丹尼奇錦”的地方,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執著。為了研究絲綢生產技術如何從中國傳到中亞,中亞如何織造更加漂亮的斜紋緯錦,再傳到中國的過程,作者付出了很大努力。
此外,作者利用幫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策展,與英、法、俄國學者合作整理敦煌絲織品的機會,以及走訪日本正倉院、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契機,對海外藏品有充分的把握,加上對國內考古發掘品以及各類出土物的諳熟,使得本書能夠把反映絲綢之路上東西傳播的各類織物中最能說明問題的典型樣本選擇出來,加以闡釋,說明其技術特點和紋樣特征,這恐怕是這位絲綢專家帶給我們最為難得的考察結果。
《錦程》是一本對中國絲綢與絲綢之路的通論性著作,這背后,其實是有著作者雄厚的學術積累作為支撐的。
(作者為北京大學教授)
編輯:楊嵐
關鍵詞:絲綢 作者 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