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仇華飛:一帶一路的當下與未來
中國融入國際社會以來,自身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緊密攸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中國愿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一帶一路”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戰略構想,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有利于將政治互信、地緣毗鄰、經濟互補等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持續增長優勢。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無論是“東出海”還是“西挺進”,都將使我國與周邊國家形成“五通”。“一帶一路”戰略合作中,經貿合作是基石。遵循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中國與沿線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必將迎來一個共創共享的新時代。
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是一步一步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一帶一路”計劃作為一種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形式,需要考慮它的階段性和長期性,協調好階段性和長期性之間的關系。現階段要注重計劃設施的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以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為例,雙方正在推進自貿區升級談判,中國按照“一帶一路”發展的階段性特點與東盟自貿區在設施聯通領域的合作,應作為現階段優先考慮的計劃。隨著歐亞經濟聯盟的建立,“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應作為現階段的實施目標,建立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自貿區,不僅提升中俄經貿水平,也使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水平大大提升。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本質上是在美國主導力缺乏、區域合作機制化程度較低的中亞、南亞、中東及其他相關地區推行一體化戰略。中國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東亞與美國的競爭和對抗進一步激化,另一方面擴大自身影響力,以經濟合作為先行力,逐步帶動和整合政治和安全領域的協作。
中國和巴基斯坦在政策溝通和民心相通領域已做出顯著成效,基礎設施建設可先行一步。推動“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就是“一帶一路”計劃的重要內容。按照“一帶一路”建設階段性發展的要求,從民心工程做起,先確保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再逐步推進到金融、貿易、通信、電力等領域;從構建區域經濟新秩序開始,進而推動變革國際經濟舊秩序進程,“一帶一路”最終將成為構建世界經濟新秩序的合作機制。
“一帶一路”建設現階段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是發達國家經濟上制約。美國等西方國家是否以及如何參與進程,對“一帶一路”能否順利實施至關重要。其次是“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卡塔爾、阿聯酋、新加坡等國人均GDP已進入全球前十,而南亞、非洲沿海等區域大都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個別國家如非洲的莫桑比克人均GDP還徘徊在1000美元左右。經濟發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第三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中印邊界爭端和南海問題,直接影響印度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態度;東南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核心區,南海爭端的升級顯然會沖擊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因此,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時,應協調好階段性和長期性的關系,處理好初級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挑戰,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實施奠定基礎。
從“倡議”到“合作機制”再到“國際組織”,“一帶一路”建設將是一個長期過程
“一帶一路”戰略倡議已產生巨大國際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出于本國自身利益需要,不同程度參與或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為計劃發展提供動力。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對戰略倡議的認知不盡相同,各項措施推進阻力依然很大。解決問題的一項有效措施是構建“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合作機制包含一系列隱含或明示的原則、規范、規則和決策程序,在國際關系領域內促進各國形成共識。國家既是機制的創造者,也受到機制的制約。機制中的原則反映國家的觀念和信仰。“一帶一路”合作機制的規則和規范能否在沿線各國形成共識,各國對這些規則、規范遵守和認同的程度,都事關“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和效果,并最終朝著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組織方向發展。
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合作機制,如上海合作組織的區域功能。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打造“一帶一路”多元合作平臺,通過“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增強上海合作組織的凝聚力與行動力。利用中國-東盟對話機制,推動雙邊基礎設施、自貿區升級版、海洋經濟、人文交流等合作。把中國的發展戰略與東盟共同體發展藍圖,東盟國家的項目和企業,以及東盟各國的雙多邊合作機制和平臺對接起來。擴大“一帶一路”建設初步成果,利用2012年啟動的中國與中東歐16+1合作機制,打造成“一帶一路”融入歐洲經濟圈的重要承接地。隨著更多的歐洲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歐盟將在壓力下協調成員國關系,最終歐盟也將逐漸成為“一帶一路”的利益攸關方。
將“一帶一路”建成國際經濟合作的新機制,以克服國際經濟秩序日益碎片化趨勢。20國集團、歐盟、東盟、金磚國家組織、APEC峰會等區域經濟治理機制,對全球經濟環境改善產生了積極影響,但對治理全球經濟碎片化影響力不足,對國際經濟新秩序構建的推動力度也不足。“一帶一路”戰略以構建地區乃至全球合作機制為基礎,倡導開放包容、和而不同,強調“和平、合作、發展、共贏”,尊重和包容不同國家需求,積極合作,互利共贏,在已有的雙邊或多邊合作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為區域合作機制。
推進“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國際組織構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通過國際場合下的各國領導人相互協調、溝通、簽訂合作協定,也需要參與“一帶一路”計劃各利益攸關方構建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要充分認識該計劃對發展和改善區域經濟環境的意義。其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能夠為實現金融、貿易的互聯互通奠定合作基礎。同時,“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的不斷磨合。作為“一帶一路”計劃發起者的中國,要向各國解釋、宣傳“一帶一路”長遠的戰略意義:不僅為沿線國家帶來發展的機遇,而且要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提供重要推動力,使“一帶一路”建設成為促進各國發展、經濟互利共贏的重要保證。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治國理念之外交戰略思想研究”(15ZDC002)首席專家)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一帶一路 國際經濟 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