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讓博物館幫城鎮建設“指路糾偏”
不過,費勝成也發現,情況越來越好。
一天,履新不久的鐘管鎮鎮長姚文忠,叩開了俞友良的辦公室。沒等熱茶泡上,鎮長就向館長要起了“項目”。
鐘管鎮蠡山村,距離縣城20公里,是越國大夫范蠡攜西施隱居的地方,鐘管鎮要在這里打造“愛情小鎮”。
“人們常把愛情與橋聯系在一起,我們想建一個古橋博物館,把德清的古橋都‘搬’過去。”鎮長說。
地處杭嘉湖平原的德清,境內河道密布,古橋眾多。至今保留完好的十二座宋元時期的石橋,已列入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館長被“嚇”了一跳,先不說文物不能隨便移動,即使能搬,費用也相當昂貴。
“我不是真要搬橋,只是把古橋的石碑碑文拓下來,然后用我們當地的武康石復制,希望你們能把這些碑放到愛情小鎮。”
俞友良思忖了一下說,“這事能辦”。
此前在鎮上,姚文忠已經追著要了幾次,沒想到這次直接追到辦公室來了。這是俞友良當館長十多年來,印象中第一次有鎮干部到他辦公室要項目。
陶淵旻說,現在下鄉的感覺確實好多了。“原來大家躲著你,工地上挖出了文物,怕你知道了要求停工。如今我們通過項目評審前期介入,提前告知文保范圍,各個鎮也愿意通過文物體現文化特質,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
事實上,德清是住建部“多規合一”試點縣之一。該項工作啟動以來,博物館等文物部門將現有文保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范圍納入到“多規合一”平臺中。這樣一來,凡是需要在德清落地的建設項目,只要是通過多規合一平臺審批的,都能了解到本縣的文物分布情況,做到主動避讓、主動保護。
蔡蓉感受到的變化也很明顯:“只要涉及文化建設和文物保護,街道領導就會主動說,你去問問博物館專家怎么說?”
經過和“文化指導”和“文化糾偏”,德清“一鎮一品”的格局正在形成,越來越多的文化元素凸顯魅力:
莫干山鎮,庾村老車站、民國圖書館、黃郛藏書樓,以及街道兩邊大片法國梧桐,給人穿越的歷史美感。
“詩畫江南、琴動樂舍”,在鋼琴之鄉洛舍鎮,青瓦灰墻的大通橋老文化中心,塑造出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面。
千年古鎮新市,結合水鄉文化特色進行基礎設施改造,使其與“小上海”的雅稱更加吻合……
老縣城乾元鎮,以談家弄改造為抓手打造里弄文化。原來擁擠雜亂的弄堂,整改之后,在墻體內鑲嵌進縫紉機、黑白電視機、自行車,充滿了滿滿的老城關味道。“挖掘傳統文化并加以呈現,乾元更有韻味了。”縣長王琴英調研之后說。
梁思成建筑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魏敦山考察德清的美麗城鎮建設后,用“大吃一驚”表達自己感受。
“當下很多小城鎮建設缺少個性,千人一面。這里從實際出發,保留本地優秀文化,并融入到建設之中,這種做法應大力弘揚。”這位85歲的老專家有些激動地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博物館 城鎮 建設 德清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