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名人書法價格為何忽高忽低
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莫言,新近將自己發表的作品獨家授權浙江文藝出版社,付梓“莫言作品全編”,囊括了他自1981年開始創作以來發表過的所有作品,被作家認可為“定稿版”。因此,莫言高興秀出自己的書法作品贈給浙江文藝。久聞莫言書法大名,終于得以在大庭廣眾之下親睹作家的翰墨——“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旌不濕”。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要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里強調的“形”,指的是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而“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書法的基本審美標準,有幾項如疏密有致、行距恰當、布局合理、款識規范、章法自然、形神兼備等。
看到莫言書法,雖從線條、章法、風格、流派等,不易看出師法的流派及脈絡,但卻能感覺到莫氏在書法藝術上“事不師古”的靈氣,或者說有那么點“高才捷足”的本領。據說最近在國內拍賣場,莫言書法作品最新的成交價為5000元。而在兩年前,他的一件書法作品拍賣價格逼近百萬元——2015年1月,南京拍出的“莫言錄毛澤東《沁園春·雪》”書法作品,成交價達97.75萬元。2012年10月獲諾獎后至今,拍場出現了200余件莫言的作品,絕大多數為書法作品。此外,還有少量國畫作品、簽名作品。有藝術圈中人士直言,“莫言自從獲了諾獎,他的名人效應光環一直未退。尤其是他的書法作品節節攀高,足以否定一個普通藝術家一生的價值。”
其實名人揮毫落筆作為個人雅好,本沒有必要非議。魯迅、郭沫若、茅盾、葉圣陶等文豪的字,除了他們那個時代必須蘊含的國學素養外,其實還是他們通過書寫這一載體,來表達另一種情感,形成獨特的“字如其人”的標簽。
歷史上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發展飽受學術滋養,然而延續到現當代書法藝術的技巧反被從深厚的國學中拆解了出來,使書法成為“古豐今瘠”的鮮明對比。對于當今部分作家,雖然能在創作之余仍能臨池學書,但是談不上“顏筋柳骨”的楷法,更多不過是“畫蚓涂鴉”,與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美感相去甚遠。當然,人們不能把文人或者作家的“雅興”看成“正業”,更不能從書法的嚴苛尺度來評判。
只要作家的“手跡”具有鮮明個性,抑或再多從“唐臨晉帖”上下功夫,這種雅興何嘗不是一種素養的延伸?坦率講,莫言的字與其文學功底顯然不能同日而語。這就要把他的字從“諾貝爾”光環中解脫出來,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不能因其文學地位的上升而脫離書法藝術本體的審美標尺,去盲目抬舉、拔高,不管不顧地把書法送入拍賣市場……恐怕不僅僅是炒作的問題吧?
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至今,他的新作還未喚出來。莫言稱對文學夢想的力度沒有減弱,對寫作經典文學的準備也沒有停止。“我一直悄悄地去要寫的小說中的人物所在地去做采訪。”但是,寫作是一項延續性的行為,一位作家的新作不可能完全切斷與之前作品的關系,他所有的作品都有內在的、永遠不會變的關系,然而,作家身處滾滾前行的時代,變化無可避免。所以,對于莫言的書法,大眾還是要持平常的心態去看待。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名人書法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