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情結
1983年,在河北正定辦公室里的習近平。 新華社發
正定農業基礎條件很好,但因為是單一經營,還有“高征購”問題,所以成了“高產窮縣”,急需解放思想。我和縣委一班人一起向上級反映,爭取核減正定的征購糧指標,得到上級支持。正定那時搞的是純農業,我考慮正定離石家莊很近,就提出搞多種經營,發展“半城郊型”經濟。縣里成立了多種經營辦公室,我是縣委副書記兼辦公室主任。搞得好的是滹沱河南邊的5個公社,一到早晨很多人騎自行車去石家莊打工。石家莊市場上,蔬菜是正定產的,賣掃帚、賣簡易家具的是正定的,看鍋爐房、看門的也是正定的。后來又搞旅游興縣,建了榮國府。養奶牛也是那時開始的,我到內蒙古呼倫貝爾去買過牛,黑白花牛(原產于荷蘭等國,因身上黑白花斑相間而得名)最好,但價格太貴了,我們買的是三河牛(我國培育的第一個乳肉兼用牛種,因集中分布在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右旗三河地區而得名),價格便宜一半。
【推動解決“連家船”和“茅草房”問題】
在福建的一些地方,特別是閩東的貧困地區,不少人靠山吃山(打柴)、靠海吃海(打魚),祖祖輩輩散居在“茅草屋”或者“連家船”中,居住條件非常惡劣,生活也非常貧困。在寧德、福州和后來到省里工作期間,我多次到這些群眾的家中走訪,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使這些困難群眾徹底擺脫貧困、安居樂業。
這是寧德“連家船民”海邊住的船寮(資料照片 )。
“連家船”上的漁民終生漂泊在水上,世代以小木船為家,居無定所,是一個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特殊貧困群體。我印象很深的是,那些漁船大都是破敗不堪的,沒有電、沒有水,低矮、昏暗、潮濕,一家幾代人都住在里面。“一條破船掛破網,祖宗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說的就是他們的生活。有的漁民連船都沒有了,只好在岸上用油毛氈、編織袋搭一個窩棚,夏熱冬寒,難擋風雨,還不如黃土高原上的農民住的窯洞。因為常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漁民們普遍身材矮小、兩腿內彎,生活的貧困加上社會的歧視,使他們懷有很強的自卑心理。看到他們這種處境,我心里感到很不安,就想決不能讓鄉親們再漂泊下去了。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習近平 扶貧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