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日本別耍不光彩小伎倆
“構筑對華包圍圈”
近年來,日本因對外鼓吹右傾主義史觀、與鄰國主權糾紛愈演愈烈,對內自我武力松綁、積極謀求擴軍備戰,不斷遭到國際輿論的批評。在此背景下,安倍政府越發將提升輿論宣傳能力視為執政重點。
此外,安倍大力推進所謂的“地球儀外交”。其外訪頻率之高達到日本戰后首相之最,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將安倍稱之為“空中飛人”。而且,日本一直把矛頭對準中國,不遺余力對華圍堵,制造并激化矛盾。國際輿論嘲諷其為,所謂“俯瞰地球儀外交”,不過就是“追著中國跑”。
2017年伊始,安倍就出訪了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尼、越南四國。按照日本的說法,這次亞太之行,日本將擔負起所謂“地區和平繁榮的主導作用”。顯然,安倍把這次出訪視為推行“俯瞰地球儀外交”的又一舞臺,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又一契機。但是,輿論并沒有被迷惑。
俄羅斯《獨立報》網站發表文章,題為《日本在東南亞打造反華軸心》,副題為《東京意圖通過借貸和軍事援助削弱北京的影響力》,一針見血地指出安倍內閣的“小九九”。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文章的口氣似乎帶有幾分調侃:“安倍政府似乎有意堅決對抗中國向馬尼拉發起的魅力攻勢,不論北京向杜特爾特政府提供什么經濟鼓勵,它都會向馬尼拉提供類似的經濟鼓勵。”
日本媒體也很直白地指出了安倍內閣的目標。《讀賣新聞》發表了題為《在海洋安全領域加強對抗中國的聯防合作》的社論。日本《產經新聞》的報道指出,安倍首相訪問四國的目標是一致的。他在每場會談中必然提及“南海問題是直接關系到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事項”,呼吁在南海問題上進行聯合。文章直白地指出,安倍首相是在“構筑對華包圍圈”。
此外,《產經新聞》還注意到,《日本謀求與印度聯合遏制中國》。文章說,安倍首相這次訪問,明顯體現出致力于確定“印度洋、太平洋”這一外交戰略的地理概念的姿態。日本除加強與面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安全保障合作外,還對并不在此次訪問之列的印度釋放出了信號。
“‘地球儀外交’對華施壓”
收買智庫、影響媒體、炒作“中國威脅論”;馬不停蹄、四處撒錢、構筑所謂“對華包圍圈”……安倍政府一面喊著要改善對華關系,一面小動作不斷。但是,其做法已經開始遭到質疑。
《日本經濟新聞》文章稱,提倡“俯瞰地球儀的外交”的安倍正在逐步構建自身的外交體制,即以穩固的美日同盟為基礎,改善與韓國的關系,將政治資源用在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政策上。但是,回顧2016年的日本外交,不能不說安倍政府的外交手忙腳亂,就像一個人穿衣服,總是把鈕扣扣錯。
正如香港《信報》文章所說,安倍“俯瞰地球儀外交”看似熱熱鬧鬧,其實目的不純。文章稱,安倍打著“積極和平主義”的旗號,廣泛開展“俯瞰地球儀外交”,仔細一看,非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和效果,反而給日本今后前途和發展增添了不少麻煩。
日本《每日新聞》近日發表社論,題為《重振日中關系是當務之急》。文章指出,今年距1937年7月日中戰爭爆發已80周年,距1972年9月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在“光明與陰影交織”的這一關鍵時期,日中關系與良好狀態還相距甚遠。如何重振日中關系是日本外交的一大課題。文章呼吁,日本需要準確地了解中國的情況。充斥日本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存在著脫離現實的觀點。日本不應該過于短視,應該看到方方面面。
正如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所說,安倍積極推廣其“地球儀外交”,但該戰略最終要有所成就,還必須實現與中國的直接對話。
編輯:秦云
關鍵詞:安倍 地球儀外交 收買英國智庫 抹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