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電力進入產能過剩時代 今年是否會進入“去產能”行列?
電力進入產能過剩時代 發電企業預警“全面虧損”
過去多年,“保供”是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不少人對曾經的夏季輪換限電記憶猶新。但隨著我國供電能力的飛速提高,以及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的增速換擋、用電需求放緩,電力的供需形勢已經發生深刻變化。
“電力過剩從2014年就已存在,此后兩年過剩情況愈加嚴重。”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中國網財經表示。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是反映電力供需情況的重要指標。業內一般認為,若一地區全年的設備利用小時數高于5500小時,說明該地區用電緊張,可繼續擴大發電規模,若低于4500小時,則說明該地區電力富余,一般不能再新增發電裝機。
據中電聯統計數據,2014年時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已經降到4286小時,為1978年以來最低水平。而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這一指標進一步降到3785小時,成為1964年以來最低水平。
2017年,電力供需形勢將更加嚴峻。中電聯報告稱,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服務業和居民用電發展趨勢、電能替代、房地產及汽車行業政策調整、2016年夏季高溫天氣等因素,預計2017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3%左右。
發電企業首當其沖感到了“寒冬將至”。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喬保平在一次工作會議中表示,2017年電力企業就要全面虧損,電力人必須增強憂患意識,不能盲目競爭。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對中國網財經表示,發電企業近幾年一直保持較高投資規模,財務負擔重;此前電煤價格出現一輪上漲,發電成本壓力陡增;而今年上網電價并未上調,同時需求增速放緩、發電小時數不足,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編輯:梁霄
關鍵詞:電力 產能 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