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管天管地管空氣:國土規劃綱要“亮點”頻現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題:管天管地管空氣:國土規劃綱要“亮點”頻現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作為我國首個全國性國土開發與保護的戰略性、綜合性、基礎性規劃,國務院印發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很多內容可能會出現在2017年高考試卷中,如對于美麗國土,強調“五大保護”:環境質量、人居生態、自然生態、水資源、耕地資源,以及強調藍色國土、橫軸縱深推進——可以說“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
在環境質量保護方面,重點是針對開發強度比較高、環境問題比較突出的集聚區,特別是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區域的保護,開展以大氣、水和土壤環境質量為主題的保護。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嚴格限制高污染項目,嚴格用水總量控制。
在人居生態保護方面,對重點開發的城市群地區,加強對城市綠地和人工濕地的保護,同時推進河湖水系的連通,加大地質災害的防治。在農村人居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嚴防城市污染和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加強農村的自然生態保護,重點是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一旦劃定,嚴格禁止不符合主體功能的產業項目落地。
在水資源保護方面,一是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和濕地保護,特別是推進生態脆弱河流和地區的水生態修復;二是科學制定陸域污染物的減排計劃,防止陸域排放對水質造成的影響和破壞;三是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的要求,合理確定開發規模,調整產業結構。嚴禁擠占生態用水;四是加強水資源節約利用,2030年全國用水量大概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之內。
在耕地資源保護方面,重點是兩條:一是嚴守耕地紅線,通過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國家劃定了15.46億畝,嚴格保護不能突破,以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二是嚴控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通過盤活存量,減少對新增耕地的占用等措施,同時通過改進占補平衡,實現占用和補充耕地的質量和數量的一致。
當然,僅僅保護還是不夠的。針對長期過度開發造成的環境損害,國土修復勢在必行。綱要的主要內容,最簡潔的概括就是6個字:開發、保護、整治。從國際經驗來看,國土綜合整治有100多年歷史,已經從單純的土地整治發展到重點改善生態環境、改善城鄉面貌和維護自然景觀。綱要提出的綜合整治,核心是按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要求,進行城市化地區綜合整治、農村地區綜合整治、生態功能區綜合整治、礦產資源集中開發區綜合整治及海岸帶和海島綜合整治。
沒有人會忘掉霧霾問題。綱要重點對于人口集聚區的大氣污染防治提出要求,一是要優化產業結構,結合“三去一降一補”,淘汰一批污染性企業,特別是針對造成大氣污染的行業,通過優化產業結構、產業轉型升級,減少對污染物排放。二是加強污染治理,規定從源頭上進行治理,通過科技手段加強調查監測和治理。
令人眼前一亮的提法,還有國土“軸向開發”,特別突出“橫軸”:綱要在強調南北軸向發展同時,更加關注東西軸向的開發,引導人口、產業和城鎮向開發軸帶和開發中心集聚,促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進公共服務資源在城鄉、區域之間均衡配置,特別是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扶持力度,逐步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城鄉一體發展。
對我們的國土來說,東西橫軸就涉及遼闊的大海。綱要強調以陸海統籌推動國土開發向縱深發展,強化海洋作為藍色國土、便捷通道、資源基地和國防屏障的重要作用,將陸海統籌發展的區域范圍由東向西縱深推進,從發展定位、產業布局、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防災減災等方面構建良性互動的陸海開發格局,促進陸海聯動,建設海洋強國。
說起大海,就離不開“海上絲綢之路”。綱要特別注重發揮沿海軸帶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作用,以使沿海軸帶成為促進陸海統籌、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經濟軸帶。這樣一來,更多內陸地區將名正言順地成為“沿海”地區。藍色國土就在我們每一個國民心頭——真正的海洋大國,就應該是這樣子。(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保護 生態 開發 整治 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