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 絕不只是“治療網癮”
對策:法律要落實但家庭教育不能落空
“立法之前有沒有大量、翔實的調查?” 沈海鵬發出疑問,他認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要有操作性,不僅要調查未成年人上網時長、網絡習慣,還要對于他容易接觸到的那些不良信息和造成的危害進行摸底,“有翔實的數據才更有針對性。”
趙曉光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研究生,他認為衡量一部法律的優劣,主要看法律的實施效果。高二學生王天然直言:“就是國家把提出來的東西更好地落實。”
“實施‘網游宵禁’就斷了孩子的念想了。”洪寶琴作為家長,她支持對網絡游戲進行限制,孩子上課的時候帶著手機,有的老師管不了孩子,孩子上課打游戲。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中,公眾對第二十三條“網游宵禁”條款非常關注:“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采取技術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其接觸的游戲或游戲功能,限制未成年人連續使用游戲的時間和單日累計使用游戲的時間,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間使用網絡游戲服務。”
林昊男對此并不樂觀,作為媒體運營人,他擔憂:“PC端游戲可以很有效地禁止,移動端互聯網比傳統互聯網流行得多。”
他提出建議,現在手機卡已經實名制了,可以通過手機卡來區分是否是未成年人。如果白天把未成年人網速限制一下,只有基礎的交流功能,比如8~16點限制網速,可以使用社交軟件正常進行交流,但不能登錄玩游戲。
要解決網絡給未成年人帶來的負面問題,絕不是單靠法律就能一勞永逸。
“如果您發現孩子不小心上有游戲或者黃色內容的網站,作為一個母親,您怎么做?”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副部長史學林當場請教發言的家長代表。洪寶琴回答:“我會告訴孩子這個不好,刪掉吧。”
“我估計80%的父母是管好自己的孩子,有沒有想過進行舉報?”史學林追問。洪寶琴坦言:“從沒有舉報過,也沒有舉報的意識。”
林昊男發現網絡舉報的流程非常煩瑣,存在優化流程的空間,比如讓第三方機構參與受理舉報。如果同一用戶同一個問題多次舉報,仍沒有滿意回復,考慮上報有關部門,進行第二次受理。
編輯:梁霄
關鍵詞:未成年人 網絡 保護 網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