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黨的八大強調執政黨建設的背景和意義

2017年01月19日 17:18 | 作者:齊衛平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黨史鉤沉】

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是黨在全國執政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它以正確判斷國內主要矛盾和形成領導國家發展的路線方針政策,留下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足跡。八大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強調執政黨建設是一大亮點。重新審視這次大會關于加強執政黨建設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黨的八大為什么突出強調執政黨建設

高度重視自身建設是黨的歷史傳統,黨的八大突出之處是第一次從執政的角度將黨的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從而賦予傳統黨建工作新的時代內涵。這不僅體現在更高更嚴的要求上,而且還顯示了認識和把握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思想自覺。

從1949年到1956年,中國社會經歷了一次歷史性的巨變,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創造了黨治國理政的新環境。一方面,領導新中國建設的顯著成績展示了黨的執政能力,在人民群眾中贏得了威信;另一方面,國家經濟結構、政治體制和階級關系的變化要求明確黨的角色定位。執政黨建設問題緣此而在黨的八大被突出加以強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就已經宣告我國是各革命階級聯合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既承襲了抗日戰爭勝利后黨中央建立新中國的戰略思路,也與新民主主義社會發展構想相吻合。1954年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毛澤東致辭指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明確了黨的領導角色。黨的八大會議上,劉少奇、鄧小平在報告中使用執政黨的概念,意味著進一步從政權關系上明確了黨的執政地位,從而使黨的領導和執政雙重角色統一起來。

從治國理政角度看,黨的領導和執政角色相統一的重要意義在于它要求黨的建設必須適應國家建設的發展需要。籌備八大過程中,黨中央主要領導人就會議主題達成共識,即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1956年8月22日黨的七屆七中全會上,鄧小平就黨的八大6個文件有關問題作說明,他強調會議議題和安排發言應該突出討論國家經濟建設的主題,毛澤東表示:“小平同志說得對,這一次重點是建設。”經濟建設主題和重點的形成,體現了八大轉變黨的工作中心的目標。黨的建設雖然不是這次大會的主題和重點,但突出強調執政黨建設則意味深遠。在經濟建設成為國家發展核心議題的情況下,執政黨角色地位的明確,賦予了黨的領導以新的內涵。

八大會議上,劉少奇向大會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了加強執政黨建設的重要意義,鄧小平在《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突出強調和集中闡述了執政黨建設問題,他指出:“執政黨的地位,使我們黨面臨著新的考驗。”修改后的黨章指出:“中國共產黨已經是執政的黨,因此特別應當注意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思想被重申于加強執政黨建設,有著鮮明的針對性。首先,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前,全國黨員人數首次超過千萬,比七大時增加了8倍,比1949年多了近兩倍,而且其中60%以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加入黨組織的。執政黨面臨規模大、成員新、鍛煉少的建設難題,提高思想覺悟成為緊迫任務。其次,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發生了兩次轉變。先是身份轉變,即從“秘密黨”到公開黨的轉變;然后是角色轉變,即從公開黨到執政黨的轉變。第一次轉變旨在以身份公開的黨員活動和健全的組織建構滲透社會、影響群眾,為黨的執政鋪墊基礎。第二次轉變旨在向全黨灌輸執政的理念,樹立執政角色擔當的責任意識。由此而言,黨的八大突出強調執政黨建設具有極其深刻的意義。

二、 群眾路線成為執政黨建設的重點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實踐中,正確對待群眾和處理好與群眾的關系,是黨的建設的核心問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群眾路線思想理論不斷豐富和發展,貫穿于黨的建設始終。黨的八大將群眾路線與執政黨建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作出了富有創新價值的理論闡述。

八大群眾路線的新思想集中體現在黨章的修改和報告中。1955年5月,經中央政治局會議批準,成立修改黨章和修改黨章報告起草委員會,共9人組成,由鄧小平主持。經過緊張認真的工作,1955年10月和翌年4月形成黨章修改初稿和第二稿。鄧小平為此傾注了大量精力,1956年四五兩個月里,他11次主持召開起草委員會討論黨章修改意見會議進行討論。毛澤東、劉少奇兩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討論黨章修改工作,群眾路線成為重點討論的問題。4月28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閉幕會上講話指出:新黨章應該充分體現紀律性和創造性,體現群眾路線。最后形成的修改黨章報告用很長的篇幅闡述黨的群眾路線思想內容及其理論和實踐意義,鄧小平向大會報告黨章草案總綱修改時,首先著重說明的就是群眾路線問題。他指出:對于我們黨來說,堅持群眾路線不是新的問題,但“由于黨成了執政黨而有更加重大的意義”。與1945年黨的七大上劉少奇的詳細闡述相比,八大上鄧小平以一系列嶄新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思想。

第一,強調堅持群眾路線與國家生活責任擔當的關系。鄧小平指出:我們黨執政以后,“對于國家的生活,已經比以前任何時候具有更廣泛更直接的影響”,意味著“黨對于人民所負的責任的加重。”他強調,執政的地位使黨最有犯錯誤的資格,而一旦犯錯誤,必將對國家生活造成嚴重危害。只有堅持群眾路線,才能防止和避免黨犯錯誤。

第二,指出執政黨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鄧小平指出:“由于我們黨現在已經是在全國執政的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脫離群眾對于人民可能產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執政黨犯錯誤的思想根源就是脫離群眾,主要表現就是忽視群眾利益。“經常警戒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的危險”,必須“在全黨認真地宣傳和貫徹執行群眾路線”。

第三,提出執政黨監督的制度建設任務。堅持群眾路線需要黨的自覺,也需要依靠監督。鄧小平從兩個角度提出執政黨監督問題,一是“我們需要實行黨的內部的監督,也需要來自人民群眾和黨外人士對于我們黨的組織和黨員的監督”;二是“從國家制度和黨的制度上作出適當的規定,以便對于黨的組織和黨員實行嚴格的監督”。

第四,揭示執政黨違背群眾路線的突出表現是官僚主義。鄧小平指出:“執政黨的地位很容易使我們的同志沾染上官僚主義的習氣。”當官掌權了,就“高高在上,不接近群眾,不重視調查研究,不了解工作中的真實情況,”發號施令,忘乎所以。他強調必須充分認識反對官僚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斗爭”,需要經常進行。

第五,要求將服務意識融入黨的群眾路線之中。鄧小平強調,黨不能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要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這一提法要解決的思想問題就是牢固黨“是人民群眾的全心全意的服務者”理念,顯示了群眾路線的服務意旨。

第六,堅決禁止“濫用黨的威信”而傷害群眾路線。鄧小平指出:“執政黨的地位,還很容易在共產黨員身上滋長著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自以為了不起,高人一等,看不起群眾,看不起黨外人士。同時,由于黨的執政地位,還容易使一些人“為著取得名譽和地位而入黨”,強調要特別警惕黨員放棄理想,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個人謀私利。因此,必須定期整頓黨的工作作風,“特別著重檢查群眾路線的執行情況”。

三、 黨的八大打下執政黨建設的思想根基

1956年黨的八大以來,執政黨建設經歷了實踐的磨煉,在曲折中發展,在繼承中創新,在堅守中突破,取得的經驗值得珍惜,形成的自覺需要認真保持。

黨的八大留下了加強執政黨建設的一筆寶貴思想財富。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思想指南,但在執政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馬克思和恩格斯因缺乏實踐基礎而未將這些命題納入他們的理論視閾。列寧由于過早逝世,領導蘇聯共產黨執政時間短暫,限制了他關于這一思想的廣度和深度,而接任的斯大林探索執政黨建設則犯下嚴重錯誤。黨的八大是提出和重視執政黨建設實踐的開端,它形成的一系列正確思想從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發展史看意義十分重大。

黨的八大,曾經對黨執政后地位的變化和可能帶來的問題從理論上政治上作過深刻的分析,要求全黨同志必須謙虛謹慎,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防止脫離人民群眾,經得起執政的考驗。作為執政黨建設的思想源頭,八大以群眾路線為重點內容,可以說抓住了最為關鍵最具本質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部署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八大群眾路線思想在新歷史條件下的延伸。鄧小平當年強調執政黨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的思想被反復重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八大群眾路線有關思想,強調“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的重要論斷。不管情況發生什么變化,也不管實踐進展到哪一步,堅持群眾路線在執政黨建設中的重點地位永遠不變。

除了群眾路線外,黨的八大還以其他一些重要觀點,為執政黨建設打下了思想基礎。例如,關于堅持民主集中制,鄧小平一方面強調要使黨成為統一指揮的戰斗組織;另一方面要求“把黨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關于執政黨的紀律和法律意識,鄧小平指出:黨中央認為,“任何功勞、任何職位的黨員,都不允許例外地違反黨章、違反紀律”,并要求加強督查工作,提出黨的中央監察委員會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要積極地檢查黨員遵守黨的章程、黨的紀律、共產主義道德和國家法律、法令的狀況”。董必武在發言中指出:“我們黨員應當成為守法的模范。”關于干部隊伍建設,指出需要向黨的干部“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因為他們“比普通黨員負有更高的責任”。關于黨組織建設,強調:“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系廣大群眾的基本紐帶,經常檢查和改進基層組織的工作,是黨的領導機關的重要政治任務。”這些重要觀點對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仍不失指導價值。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黨建 群眾路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