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中國職稱制度迎重大改革 人才評價指揮棒如何揮舞
告別“一刀切”
改變評價標準
此次職稱改革在完善評價標準方面亮點頗多。《意見》圍繞品德、能力和業績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著力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三唯”傾向。
“這是一個科學的改革方向,能夠打破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晉升通道中一些不合理的束縛,比如簡單地認定博士強于碩士,或是過分看重論文數量而忽視質量。改革也有助于教師騰出時間去做真學問。”北京印刷學院青年教師衣彩天對本報記者說。
《意見》提出,合理設置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突出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并可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可不作論文要求。
就職于某地方電力公司的副高級工程師老李對本報記者表示,淡化論文要求對基層工作人員是個利好。“我們在基層一線主要從事實際工作,沒有精力和條件搞科研或發明,難以發表論文。因此,很多人為了評職稱、發論文,花錢找雜志社買版面或是請人代寫。”
衣彩天也指出,高校教師迫于考核階段內論文數量壓力,拼湊文章、以次充好的情況時有發生,個別學術刊物甚至需要靠“版面費”來維持生存運營。
針對這些問題,《意見》提出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和創作作品質量,淡化論文數量要求。北京大學傳播學專業講師楊杰(化名)告訴本報記者,代表作制度在一些高校已有推行,效果不錯。“這能減少教師的論文數量競賽,促使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創作精品上。”
《意見》還提到,探索以專利成果、項目報告、設計文件等替代論文。“這就要求用人單位把職稱的評比同崗位實際需要結合起來,怎么用人就怎么評價,不同行業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完全靠論文肯定是不行的。”吳江說。
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也是本次改革備受關注的一個方面。老李表示,基層工作根本用不到外語,過去“一刀切”的要求,成為一些同事職稱晉升過程中的“攔路虎”。
“有位教師到評職稱時才發現外語或計算機考試缺少一項,導致晉升時間晚了好幾年。”衣彩天說,“外語和計算機考試時間有時和工作時間沖突。另外,有的試題和實際工作的距離較遠。”
事實上,職稱外語考試設立20多年來,一直伴隨著質疑,甚至成為部分機構與個人的搖錢樹,滋生出一條從培訓、代考、傳送答案到修改成績的灰色產業鏈。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當初在評職稱中增設考試和論文要求,就有著避免人情操作的意味。但這和高考制度一樣,解決的只是表面的公平,而并非對人才的科學評價。
“我自從去年1月報名職稱外語考試后,就不斷收到各種‘保過’、改成績的短信和郵件。”在媒體工作的張小姐說,“這種考試不能真正考核業務水平,還耗費時間、金錢成本,增加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而隨著職稱評審中各項硬性指標的放寬,如何確保公平公正是制度設計中的關鍵問題。《意見》提出,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對通過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專家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遏制職稱評審中的不正之風。
編輯:梁霄
關鍵詞:職稱 制度 改革 人才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