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北京: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現雛形
市人大常委會“三合一”監督養老條例落實情況
2015年5月1日,《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時至今日,已經一年8個月。圍繞這個備受市民關注的養老條例落實情況,市人大常委會繼2015年深入執法檢查后,2016年繼續開展執法檢查。全年共組織開展了實地檢查、入戶探訪老年人家庭、專題座談會等25場檢查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認為,目前,本市“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運營、聚焦居家的社會合作型”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的探索已經有了雛形。
檢查
270多代表人次參與執法檢查
“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落實情況怎么樣,能否讓老年人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能否真正為老年人帶去方便和實惠,是大家都關心的事。”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百姓們的熱切期盼中,市人大去年將三種監督形式結合起來,對居家養老條例的落實情況進行了監督。三種監督形式包括執法檢查、聽取議案辦理情況、聽取上一年人代會審議意見落實情況。
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合一”的監督形式并不常見,將三種監督形式集中起來監督一項條例的落實情況,足見對居家養老這一關系民生的條例落實情況的重視。
去年5月到10月期間,共有77位市人大代表、270多代表人次參與了25場檢查活動。檢查包括實地檢查、入戶探訪老年人家庭、專題座談會等形式。
“代表參與度特別高,可以說是連續幾年參與代表最多的視察議題了。”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社會公眾,特別是老年人,以及新聞媒體通過電話來訪、網絡意見征求、執法現場建議和新聞報道跟蹤等渠道和方式,向執法檢查組提出意見建議。
可以說,在社會各方的合力下,推動著改革破題,推動著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落地。
落實
去年投入養老專項資金近13億
通過2016年半年的執法檢查,市人大執法檢查組梳理了一份關于檢查《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這份報告也在去年11月召開的常委會上進行了公開。
和2015年公開的報告主要聚焦問題不同,此次執法檢查組的報告認為,本市“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運營、聚焦居家的社會合作型”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的探索已經有了雛形。
執法檢查組認為,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主導制定總體規劃和配套政策,正在理順領導體制,建立運行機制,集成政策資金。
去年,市級財政預算安排養老服務專項資金近13億元,比上一年增加了約20%,其中支持居家養老9億多元,重點投入設施建設、需求調查、失能評估、護理補貼、試點培育、獎勵扶持和區級轉移支付等項目。各區級財政又拿出專門資金、場地和房屋,投入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去。
142家街鄉養老照料中心實際運營
執法檢查組認為,以街鄉養老照料中心發揮居家輻射功能、社區養老驛站作為居家養老服務主要服務平臺的機制正在形成。截至去年10月,本市規劃建設的208個街鄉養老照料中心已經實際運營142家,在建150家社區服務驛站實際運營79家,基本都是通過政府免費或低價提供房屋場地、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的。
硬件設施方面,全市正在開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普查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閑置房屋土地資源初步調查,推進新建居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規范建設、有序移交,老舊小區及家庭適老化改造。目前,普查、初步調查已基本結束,市國資委出資企業中36處存量土地房屋,有參與居家養老服務意向的土地面積34.05萬平方米,房屋面積17.96萬平方米。100個住宅小區無障礙設施改造比例達50%以上。
此外,各級政府通過獎勵政策、購買服務等措施,積極引導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實施一年多以來,全市新設居家養老服務企業300多家,與居家養老服務密切相關的專業企業和組織600多家,已有服務單位約1.5萬家。政府支持+專業組織+志愿者的社會參與也開始起步。
研究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執法檢查組還認為,本市在試點示范、醫養結合、長期護理等方面探索了新路。
各區級試點,如東城區多方聯動和分類精準供給模式,西城區失能老人居家照護服務制度,朝陽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模式,豐臺區醫養結合“363”工程,石景山區打造一刻鐘社區居家融合式養老服務圈,房山區中央廚房+老年餐車進社區建設,順義區“政府主導+專業運作+公益互助”居家養老服務孵化培育項目,大興區農村幸福院等,在體制模式與試點突破上體現了基層創新和實踐探索。
此外,社區長期慢病用藥和家庭醫生上門巡診入戶有了新的政策突破,并確定了東城、海淀、朝陽作為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區。
海淀區啟動了政府補貼+商業運作的居家養老失能護理互助保險試點。市人力社保局專門成立了長期護理保險辦公室,專題研究和牽頭部署石景山作為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
建議
建立北京居家養老地方標準
《條例》實施已經有了一個良好開端,各項工作在逐步落實中。執法檢查組認為,在取得成績的基礎上,目前仍需注意厘清幾方面問題。比如在社會參與和專業運營上,居家養老服務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還沒完全建立;各類試點雖有突破,但總體范圍有限;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醫養結合、設施利用等重點難題還沒有取得完全突破等。
執法檢查組建議,繼續強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運營、聚焦居家的社會合作型”的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新體系。統籌政策資金向群眾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基層街鄉、社區集中,擴展街鄉、社區的主服務平臺。
盡快建立北京居家養老地方標準和市場準入制度,開放養老服務市場。此外,還要繼續保障財政投入,完善監督機制。根據老年人口增長,加大財政投入和預算。
打通人戶分離所致服務限制
繼續深化醫養融合,推進護理保險。衛生計生、人力社保、民政等部門出臺時間表,對家庭醫生入戶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采取改革性激勵措施和市場化服務手段,細化符合老年人急需的居家醫療衛生服務和項目,完善基層用藥制度。
要對“十三五”時期完善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做出規劃和設計,以護理保險為抓手,針對大多數人養老需求和預期,研究當前和長遠失能護理問題,適時出臺全市政策性失能保險制度和措施。對高齡、失能、失獨、失智、特殊困難老年人出臺護理、醫療服務的針對性政策。
同時建議試點示范,由點帶面推廣輻射。邊試點邊總結,打通區級服務覆蓋范圍障礙和人戶分離導致的服務限制,加快研究全市推廣和適合城鄉發展的經驗和辦法。
在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包括加裝電梯方面,加大推進力度。對海淀、石景山區的長期照護保險試點繼續關注支持,探索本市照護保險體系和長期護理保障制度,選擇遠郊區試點,積極探索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爭取在3到5年內,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與制度。
北京晨報記者獲悉,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以開展專題詢問的形式,繼續監督和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條例進一步落地。(記者 鄒樂)
編輯:趙彥
關鍵詞:居家養老 服務新模式 養老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