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農業迎來新變化 農民獲得更多土地權益

2017年01月09日 14:24 | 作者:喬金亮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融安縣金橘全面上市。目前,融安縣金橘種植總面積12萬畝,產量達10.5萬噸,產值近5.1億元。圖為融安縣中國供銷·桂北農產品電商園內,一名工人在分揀金橘。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W020170109270255429367

“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現代化處于補齊短板、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2017年“三農”工作的重心。2017年,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將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積極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深入開展農村“雙創”,進一步開拓農業進步新途徑、打造農村發展新業態、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

當時針指向2017年元旦時,河北的小麥正分蘗越冬,四川的油菜已現蕾抽薹,黑龍江大地仍一片靜謐,海南的瓜菜卻是五色斑斕。

新的一年,相同的是,農民又將從種到收地忙碌,消費者的“菜籃子”會依舊豐富;不同的是,農業農村農民會有許多新變化——富裕之后,消費者關心農產品“量”之外“質”將如何;務農同時,農民關心土地能帶來什么,效益怎么提升,家園建設有啥新動向……

這一切,將因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生變化。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是今年“三農”工作的主線,這將進一步開拓農業進步新途徑、打造農村發展新業態、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新的一年,“三農”前景可期。

農民獲得更多土地權益

“土地是財富之母”。對很多城中村、城郊村的農民來說,步入2017年后,村里的集體建設用地可能更值錢了。因為,就在幾天前,土地管理法修改已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人們長期關注的農村土地與國有土地不能同等入市、同價同權的問題將有望得到解決。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現行農地制度與市場經濟不適應的問題日益顯現。以往更多強調農地的資源屬性,對資產屬性關注不夠。農民的承包地不能用于抵押,宅基地用益物權難落實,農地轉用增值收益中農戶所獲比例過小。基于此,全國33個縣市區被授權開展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改革試點。作為試點成果,農村建設用地的同價同權問題被提上立法議程。

對農民來說,與他們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土地權益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以來,中央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土地制度改革為主線,批準開展農戶承包地、宅基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等改革試點。現在,農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改革的紅利必將逐步釋放。可以預期,從土地確權到土地流轉,從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到宅基地制度改革,今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廣度和深度會前所未有。

承包權要穩下去、經營權要活起來、沉睡的農村土地資產要醒過來。目前全國已完成承包地確權8.5億畝,占比約68%。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說,今年將加快推進確權登記,增加6個省份納入整省試點,從而將試點省份擴大到28個,確保2018年底全國基本完成。要擴大集體產權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爭取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股權量化和資產管理方面取得經驗。

“農村戶口含金量更高了,保地權、穩就業、有社保,一個都不能少”,這是許多農民的現實感受。伴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鎮化的推進,農民增收和財產權益有了新渠道和制度保證。按照中央政策,即使農民進城落戶也無須退出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在城鎮還可以逐步享受到醫療保障、子女教育、就業輔導等公共服務。

農業更加綠色高效

淮山可入藥,普通山藥只能當菜,在適宜的地方生產適宜的農產品,這既是人類農耕文明的智慧,也是今天的市場規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個開著聯合收割機的農民,沒準就會成為我國山東一個種著兩畝玉米地的農民的競爭對手。而走出溫飽困境以后,人們對食物的理解更豐富更多元,農業生產要跟上需求的變化。可見,質量效益競爭力正是當今農業發展之勢。

農業因勢而變。今年,有關部門將開展水果、設施蔬菜、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示范,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適應農業信息化、規模化發展需要,支持各類社會化服務主體開展農技服務,促進公益性機構和經營性組織協同發展。多元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全年培訓100萬人。

目前,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已有良好開局。種植業調減非優勢區玉米面積3000萬畝,糧豆輪作和糧改飼試點范圍擴大,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得到優化。盡管如此,專家們認為,調整離“調好調順調優”還有很大差距,市場供需不匹配、農牧結合不緊、種養循環不暢、產業鏈條不長、區域布局不合理等問題依然突出。

為調優調好,今年農業部門將繼續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玉米1000萬畝,累計調減總量將達4000萬畝;穩生豬、興奶業,擴大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以奶業20強企業為龍頭,振興民族奶業;推進漁業減量增收和資源養護,壓減高投入高污染的水產養殖規模,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逐步減少近海養殖;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鼓勵各地發展蔬菜、水果、茶葉等區域特色農產品。

農業調優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支持。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在今年將加快推進。2016年,中央財政共撥付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1442億元。補貼資金瞄準加強耕地地力保護,促進適度規模經營。不久前,財政部、農業部印發《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這意味著今年財政支農方式將迎來更大力度改革,更精準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農村迎來更多新業態

農產品加工業轉型,休閑農業升級,農業物聯網蓬勃發展,電商下鄉生鮮進城,農民返鄉創業創新熱潮涌動……“互聯網+”農業的神奇之筆配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飄香之墨,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書寫著改造農村的全新篇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強力滲透到農村全產業鏈,讓人們看到更精彩更智慧的演繹。

眾所周知,江蘇宜興是一個盛產茶葉和茶壺的地方。而人所不知的是,當地傳統的水產養殖業自從用上“物聯網”,就開啟了水產養殖的省心模式,每年可為全市智能增氧養殖戶畝均增收1000元左右。目前水產物聯網標準化示范區已達5萬余畝,今年將示范更便利的物聯網模式。

昔日“東南飛”,如今“鳳還巢”。在很多淘寶鎮、淘寶村,農村創業創新不僅拉回了本村的年輕人,還吸引著周邊農民來發展。農村雙創改變著農村空心化面貌和農民的精神狀態。歲末年初,采訪過的很多農民給記者打來電話感嘆,如今的新農村,人們觀念轉變,開放包容,家家戶戶有事干、有錢賺。

在此基礎上,各地積極推進農業行政管理服務網絡化,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平臺,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管理效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農獸藥基礎數據平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平臺等,使農村的產品、資產、資源一目了然;農業科技推廣“云平臺”,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讓更多農戶得到高效便捷、及時精準的農技支持。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今年將加快推進農村創業創新,以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為重點,支持鄉村旅游和農業電商,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讓雙創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他表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守住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這三條底線。(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業 農民 農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