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千年書院的現代轉型:岳麓書院的30多年
岳麓書院創建于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是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在千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岳麓書院弦歌不絕,培養了以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為代表的一批經天緯地之才,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影響。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岳麓書院賡續傳統,探索將書院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社會的模式,實現了古老書院的現代轉型。
岳麓書院大門
文物古建的修復與保護
上世紀70年代末,湖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由湖南大學管理、修復岳麓書院。1986年,書院主體建筑及周邊環境的第一期修復工作完成,正式對外開放。1988年,岳麓書院獲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后,書院又陸續開展第二期、第三期修復工作。2012年,岳麓書院申報、建設的中國書院博物館開館,這是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的、迄今唯一一所中國書院史專題博物館。至此,岳麓書院文物、古建的恢復工作基本完成。
在此過程中,岳麓書院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發展相關的高層次學術研究,使書院的文物、古建搶救性修繕和日常維護工作得到有力的學術支持。與此同時,還組建書院文物保護、研究機構,創立“中國書院學會”,以促進書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利用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學術研究與交流
在修復、保護書院古建和文物的同時,岳麓書院恢復發展書院的學術研究功能。目前,岳麓書院已經擁有了一支40余人的專職教學、科研隊伍,其中教授19人,博士生導師12人,在經學史、禮制史、宋明思想學術史、湖湘文化史等領域有突出表現。近年來,書院教師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8項、學術成果榮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6項。這些標志性學術成果為書院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岳麓書院秉承古代書院會講傳統,注重學術交流,開展形式多樣的講學論道活動,搭建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舉辦高水平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主辦學術刊物,打造具有岳麓書院特色的學科平臺;與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簽訂合作交流協議,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對外交流。目前,岳麓書院已成為海內外著名的學術研究中心、學術交流中心。
人才培養
岳麓書院從1986年恢復招生至今,已經形成了從本科到博士后四個層次的人才培養格局,涉及歷史學、哲學、考古學三個學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岳麓書院挖掘傳統書院教育的資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培養模式:重視“習禮育人”,每年舉辦入學禮、拜師禮、祭孔禮儀、端午祭屈禮,通過習禮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價值觀念;組織常態化、制度化的“講會”和“讀書會”,營造濃厚學術氛圍;重視構建密切的師生關系,實施獨具特色的本科生導師制;將專業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完善人格的培養。
文化傳播
上世紀90年代末,岳麓書院與媒體合作,首次舉辦了面向社會公眾的電視講學活動,引起了較大社會反響。之后,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岳麓書院推出了系列面向公眾的講學活動,如“千年論壇”“明倫堂講會”等,邀請海內外名家講學近400場。
同時,岳麓書院通過參觀講解、培訓研習、面向社會公眾舉辦“祭孔大典”、與中小學開展合作研究與教學等,多種方式、多種途徑普及傳統文化,使古老學府煥發青春,在當代文化建設、核心價值觀塑造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近年來,岳麓書院順應時代潮流,發揮自身優勢,抓住互聯網等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機遇,與鳳凰衛視、鳳凰新媒體開展戰略合作,構建“互聯網+國學”的傳統文化傳播新模式,面向全球推廣國學。近年來,舉辦“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共建“鳳凰網國學頻道”,組織開展“岳麓書院講壇”,使得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釋放出更大能量。
岳麓書院的恢復和發展得到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稱譽。將古代書院優秀教育傳統與現代大學管理體制相結合,以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文物保護、社會服務四大事業互相支撐、良性互動的建設、管理、運行、發展模式,是30余年岳麓書院建設和發展取得巨大成功的保證。岳麓書院作為古老書院現代轉型的一個范例,也許可以為人們提供參考和借鑒。(肖永明 夏金龍)
編輯:陳佳
關鍵詞:千年書院 現代轉型 岳麓書院的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