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華僑華人走過2016 更暖的祖國更深的覺醒
華僑華人走過2016:更暖的祖國 更深的覺醒
時間以恒常的節奏流動,卻在每一年見證著不同的脈動。2016年行將結束,對于中國,對于身處海外的華僑華人,這都是不尋常的一年。
來源:《歐洲時報》
這一年,任何與中國聯系密切的華僑華人都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地“被需要”,也越來越忙碌;與此同時,他們在世界各地不斷創造歷史,刷新紀錄。回首2016年,我們驚喜的發現,背靠崛起中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6500萬海外僑胞呈現出更為自信多彩的面貌。
國內惠僑舉措頻出:
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
在本報記者今年采訪過的上百位海外華僑華人中,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共鳴,那就是2016年回到中國,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溫暖。
在形形色色的政治活動和慶典活動中,海外華僑華人都是座上賓。
美國華人舉行“挺梁”大游行,拒做“替罪羊”。
從年初的兩會,到年中的第八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中國僑聯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國慶招待會,再到年末的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大會、紀念西安事變80周年座談會,一份份邀請函漂洋過海,如期送到華僑華人的手中。
相比往年,他們不僅回來得更頻繁,還參與得更深入。今年,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共同主席梁冠軍就以海外代表的身份,列席了廣東、江西兩省的政協會議,同時還作為首次被邀請的10名海外華僑之一,列席2月初的廣州市人代會。
“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梁冠軍感慨萬分。這一始于國內最大僑鄉的新嘗試,對千千萬萬海外僑胞而言,是備受祖國關注的振奮。
全國各地的華僑權益保護條例,也在這一年不斷落地,并以其細微的關懷和強大的執行力,為華僑華人撐起“保護傘”。
9月1日,《福建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和《貴州省華僑捐贈公益事業條例》正式施行。12月1日,《上海市華僑權益保護條例》和《湖北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正式實施。
參政議政、社會保險、子女教育、投資捐贈……過去僑胞最為關心的權益維護,如今都有法可依。
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研究員張應龍直言,這些保護條例的出臺,不僅進一步保護華僑華人的合法權益,更體現出中國對海外華僑華人呼聲的高度重視與及時回應。
有了這些法規的“保駕護航”,僑胞回國之后的工作生活將更加便利,海外僑心對于祖國的向心力將更加牢固。
來源:法新社
對華僑華人真正的尊重,是對其價值的認可與拓展。2016年,無論成名已久的華商,還是新銳的海歸創業者,都會發現,祖國打開了更多的機遇之門。
這一年,專為華僑華人回國投資興業打造的“僑夢苑”,在湖北、湖南、廣東增城、廣東江門、四川等多個新點相繼揭牌;這一年,擁有近20年歷史的“留交會”創新升級為“海交會”,并且恢復每年舉辦一次的辦會頻率;這一年,中國“綠卡”擴大簽發對象范圍,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的條件進一步放寬。
無論中央還是地方,筑巢,搭臺,引鳳,惠及華僑華人回國創新創業的政策“大禮包”紛紛落地,展示的是祖國對海外游子的滿滿誠意。
華人參政熱情漸漲:
贏得史無前例的成績
在今年美國大選最為膠著的10月,英國廣播公司將鏡頭對準一名從中國移民美國僅僅3年的女孩Coco。當時,15歲的她正忙著為美國共和黨議員大衛·哈德利的競選掃街拜票。
“類似Coco這樣從中國大陸剛來美國不久就積極投身政治活動中的人數正日益增多。”英國廣播公司將這種新趨勢視為“華人政治意識的覺醒”。
縱觀這一年世界各地華僑華人在參政議政路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用“華人參政年”標注2016年,毫不為過。
“史無前例”,美國亞裔新聞這樣形容2016年美國華人在政壇的大豐收:趙美心、劉云平、孟昭文3名華人聯邦眾議員以超過60%的高票成功連任;無腿女英雄譚美站上國會山,成為首位華裔女性參議員;美國歷史上首位進入內閣的華裔趙小蘭被候任總統特朗普提名為交通部長;在伊利諾伊州、猶他州等非傳統華人聚居地,當選議員名單中也都首次出現華裔名字。
不只在美國,在2016年世界各國的政壇上,華人都已成為難以被忽略的面孔。
來源:鐵血網
在日本,蓮舫以絕對優勢當選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第一位女黨首;在南非,趙建玲被非洲人國民大會黨提名,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參加南非直選的華人;在德國,楊明以黑森州外國人參事會參議員身份,成為首位進入德國聯邦州一級參政議政機構的華人。
步子或大或小,各國華人積極參政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要讓人們看到,一股強大的華人參政力量正在涌動,我們應該被認識、被尊重、被信任。”梁冠軍說。
“除了老一代華裔之外,越來越多的新一代華僑華人開始關注并且積極參與政治。”在張應龍看來,這是2016年出現的一個更為令人鼓舞的新變化。與父輩相比,這群年輕人擁有更高的起點,具備與當地民眾溝通交流的更強能力,因而能夠登上更加廣闊的舞臺,發出更加響亮的聲音。
這一年,讓世界關注的,不僅是登上政壇的華人官員,還有普通華人手中的選票。
在美國大選中,希拉里和特朗普使出渾身解數,只為爭取華人選民的青睞;在澳大利亞大選中,為了拉攏華人選票,澳工黨在華文媒體打廣告,甚至專門建立中文微信平臺;在法國,2017總統大選還未到來,各黨派政要已經紛紛到訪華埠,傾聽華人訴求。甚至有外媒認為:“只要掌握華人選票,穩贏!”
這些驕人成績和喜人變化,離不開海外華僑華人日益高漲的政治熱情和持之以恒的參政努力,更與來自祖籍國的強大支撐密不可分。如梁冠軍所說,“中國是我們華僑華人最有力的后盾。”
“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不僅增強了海外華僑華人的自信,還改善了所在國主流社會和民眾對華人面孔的印象和態度,讓他們更易接納、支持華人候選人。”張應龍說。正是有了這份來自祖籍國的力挺,海外華人走上政治舞臺的步伐更有底氣。
傷華辱華困擾仍在:
凝聚不容忽視的力量
“這是極為出人意料、混亂無序的一年。”《紐約時報》對于2016年國際形勢的這一判斷或許稍顯極端,但也道出今年全球并不太平的事實。這一年,身處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同樣常被“不安全”所困擾。
這是一份讓人心痛的長名單:5月,25歲留德女生李洋潔夜間外出跑步時遭遇強暴被害;6月,意大利佛羅倫薩發生華人與警方激烈沖突事件,導致多名華人受傷;8月,旅法華僑張朝林在巴黎北郊遭3名歹徒毆打搶劫,頭部受重傷后不治身亡;9月,剛果首都發生騷亂,20多家華人商鋪被“趁火打劫”,洗劫一空;12月,意大利女生張瑤遇害身亡;同月,委內瑞拉華商受到當地騷亂波及,許多店鋪遭遇哄搶……
盜竊,搶劫,甚至危及生命的暴力事件,這些多年來威脅海外華僑華人的不安全因素,如今有增無減。
不僅如此,非議、詬病、對于華人的種種歧視和偏見仍是根深蒂固的“毒瘤”。僅在美國,“華裔間諜案”、饒舌歌手辱華歌曲、福克斯電視臺記者辱華節目等鬧劇就在這一年層出不窮。
悲劇背后有令人無奈的現實。中東局勢的動蕩,難民危機的發酵,蔓延歐洲乃至更多地區,讓身處其中的華僑華人難逃牽連。各國普遍不景氣的經濟狀況滋生一系列社會不安定因素,也讓被刻板認為“有錢人”的華人更易成為受襲對象。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華人不再做“沉默的羔羊”。這一年,面對暴力與偏見,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選擇為自身的安全與權利大聲吶喊。
2月20日,在美國,4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同時舉行大規模游行,聲援被定罪過重的華裔警察梁彼得,為同胞力爭公平公正的待遇。從紐約到華盛頓,從芝加哥到休斯敦,從洛杉磯到西雅圖,這場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華人游行,第一次發出如此振聾發聵的呼聲:“我們要公平!”
9月4日,在法國,上萬名華僑華人在巴黎“共和廣場”到“巴士底廣場”之間的“游行圣地”,舉行聲勢浩大的抗議游行,為張朝林及更多屢遭劫難的同胞振臂疾呼。這是自2012年奧朗德上任以來,旅法華人為呼吁改善治安而開展的最大規模示威游行。“反暴力要安全”的醒目橫幅和響亮口號讓法國乃至世界看到,華人力量不容忽視。
這一年,各國華僑華人用團結而理性的聲音,告訴世界我們拒當“啞裔”的決心和行動力。英國廣播公司說,年初華人團體為紐約警官梁彼得聲援、法國華人大游行以及《紐約時報》編輯在社交媒體上發起的反華人歧視運動等事件,讓“華人新移民話題得到媒體的更多關注”。
這正是2016年全球華僑華人為之努力的目標。如梁冠軍所說,“我們一定要像一股繩,緊緊擰在一起,這樣才能發出更強的聲音,才能在所在國更好地立足與發展。”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華人 華僑 海外 祖國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