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袁鐘:重塑醫療行業的公共信任資本
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行業、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公共信任資本,這種資本的多少決定其所處環境及人群接受它的可能性和速度,與某些公共信任資本少的人合作需要很長時間的考驗,而與公共信任資本多的人合作卻幾乎不需考驗。
一個社會,把生命交給誰?把孩子交給誰?把公道交給誰?當然是那些社會公共信任資本最豐厚的人,即群體良心和正義的代表。正是這些人的長期努力,才形成了醫療、教育、司法的公共信任資本,也才有其良性運作的基礎。然而,這種資本積累很不容易,時間漫長,損害或摧毀卻非常容易。中國奶粉剛剛在積累社會公共信任資本,沒想到一次三聚氰胺,幾乎把這行業的公共信任資本徹底摧毀,國人對中國奶粉的信任一落千丈;中國紅十字會長期積累了那么豐厚的公共信任資本,確也因為郭美美事件受到很大沖擊。
曾經的中國醫療,科技水平不如現在,但卻有豐厚的社會公共信任資本。那時候的各地人民醫院、大學附屬醫院、中醫醫院等,百姓都是非常信任的。如今,這種高度信任已不存在,有時候甚至連起碼的信任也沒有。不少好醫生和想當醫生的青年人十分困惑:我們只想救治病人,可患者和家屬就是不相信我們。醫生十分委屈。
他們為什么不相信呢?個別醫生、醫院為了獲利,不惜以犧牲善良和責任為代價。
有些醫生甚至毫不掩飾地告訴患者,我看病開藥就是要完成經濟指標,讓人聽了心驚膽戰。還有第一天坐門診的青年醫生,為了完成經濟指標,給掛錯號的病人亂開藥,后來想糾正,病人說錢已花光了,青年醫生突然感到良心極度不安。趨利的醫療,讓一些醫院、醫生逐漸脫離了治病救人的正道。
而當有的醫院和醫生邁出五十步時,敢于邁出一百步的莆田醫療系出現了。他們沒接受過基本的醫學職業精神教育,不知道什么是醫療的底線,用完全做買賣的方式對待患者,“你有病,病很重;我有藥,藥很貴。”目標是將“客戶最大化”、“利潤最大化”,至于治病救人有時只是一個招牌。唐山某醫院院長告訴我,他當院長的第一天,一位儀表堂堂的70多歲農村老大爺來到他辦公室,老人家憤怒而不理解,為什么自己一個小小皮膚病卻被醫生診斷成性病。院長忽然想起醫院的皮膚科被莆田系承包了,這怎么得了,我們醫院、我們醫生的名聲信譽就被這樣糟蹋了,老百姓分不清哪個白大褂是害人的壞醫生。院長下決心把這些莆田系趕出醫院,可多少領導來說情,后面復雜的利益鏈條,直到3年后才把他們徹底趕走。這樣做收獲的是金錢,代價是瘋狂耗損中國醫療行業的公共信任資本。
20多年了,老百姓分不清哪個醫院會宰他們,哪個白大褂是真正看病而不是看患者的錢袋。醫療行業公共信任資本的嚴重損失,讓當下剛進入或進入醫院不久的醫生困惑,“為什么患者這么不信任我們?”想想過去的醫療,再看看那些始終堅守醫者良知的好醫生,只有從自己做起,以心換心,以情動人,信任才能重建,公共信任資本也會逐漸積累,我們需要格外珍惜和維護這份信任。
(作者系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社長)
編輯:陳佳
關鍵詞:重塑醫療行業 公共信任資本 袁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