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湖北省政協月度協商會:助推農產品香飄海外
近年來,中國農業“走出去”戰略加快實施,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豐富的農業資源,為中國農業“走出去”帶來極大的市場。作為農業大省的湖北該有怎樣的作為?11月29日,湖北省政協召開“助推湖北農業走出去”月度協商會,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與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分別就涉外投資風險、貿易技術壁壘、涉外農業人才缺乏等話題共商意見對策。《人民政協報》對省政協月度協商座談會十分關注,派出專家組現場觀摩指導。
在協商會上,湖北省農業廳廳長戴貴洲首先對湖北農業“走出去”情況做了簡要介紹,湖北農品出口額2015年達到18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出口值8.5億美元,同比增長35%,預計全年可超過18億美元。在全部出口產品中,干香菇等食用菌獨占鰲頭,出口貨值約占一半;今年茶葉出口可望突破1億美元大關,鮮雞蛋出口保持全國第一,小龍蝦等淡水產品出口雖然近年劇烈波動,但仍然是出口骨干產品。此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已有10多個農業企業到境外投資,總投資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投資區域包括莫桑比克、津巴布韋、老撾、柬埔寨、澳大利亞、烏克蘭等10多個國家。盡管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還存在農產品出口規模偏小、境外投資企業人才缺乏、面臨挑戰較多等問題。
“湖北農業‘走出去\'是實施‘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迫切需要,也是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的必然要求,同時更是服務國家外交大局的地方職責。”發言一開始,省政協常委陳緒群就從湖北農業“走出去”的戰略角度著手,提出了對策和建議。他提出,農業“走出去”就要從組織領導、財稅扶持、信息平臺建設、人才培訓、培育市場主體等5個方面下功夫。
作為湖北農業走出去的“排頭兵”,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大力發揮農業“國家隊”的作用,“走出去”初見成效。“但相比于其他兄弟省份,我省還存在一些體制機制短板。”該局局長朱漢橋在成績面前不回避問題,他希望能夠為農業企業“走出去”設立一個風險基金,打造一條審批綠色通道,建立一項聯席會議制度,構建一個政策支撐體系,推動湖北農墾“走出去”進一步提檔升級。
作為湖北農業企業“走出去 ”的代表,湖北省聯豐海外農業集團董事長張曉軍建議,對外要打造湖北農墾非洲中心,對內要把金水農場和桐湖農場建成國內一流試驗區,并選取“走出去”中的龍頭企業進行全方位扶持。
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把農業走出去作為國家戰略提出來,農業部圍繞落實這一戰略,積極布局探索了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以下簡稱兩區)建設,為企業走出去搭建平臺。省政協常委王紅玲認為,省委、省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應當抓住這個機遇,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爭取建設一批國家級農業對外合作“兩區”,形成推動農業“走出去”的雙輪驅動。
省政協委員曾支農則建議,在助推湖北農業“走出去”的整體工作中,充分發揮省留聯人才高度集中、海外聯系廣泛、國際交往渠道多樣、國際交流經驗豐富的獨特優勢,支持省留聯等新型社會組織以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的方式,承擔部分專項工作任務。
“湖北農業科技教育優勢明顯,有多位農業專家院士就在湖北。”省政協委員李名家表示,湖北現有農業合作基礎較好,后續發展大有可為。他建議,從發揮好湖北農業科教競爭優勢的角度出發,梳理好遠近期的發展目標,鎖定重點合作區域,篩選重點合作領域。
“湖北農業科技教育優勢主要體現在人才的競爭力上,而目前我們迫切需要外向型農業戰略人才。”省政協委員陳蓉接過李名家的話說道,建議以華農、中科院水生所等高校、龍頭企業為帶動,培養一批有實戰經驗的技術性人才。此外,她還建議針對東盟、西亞、非洲等沿線各國的不同環境進行劃分,鼓勵有優勢的企業設立定向獎學金,引進當地留學生來鄂留學,并做好這類留學生的大數據分析,利用他們實現跨國經營本土化。
“我省農產品在千方百計擴大出口的同時,也在不斷遭受關稅壁壘、技術壁壘,這讓我們企業深感無力,求助無門。”省政協委員、潛江華山水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漆雕良仁談到企業出口面臨的技術壁壘時,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2015年元旦起,歐盟將小龍蝦等水產品的進口關稅由7%提高到20%。美國對中國小龍蝦實行反傾銷,進口關稅提高到201%,這直接導致了整個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如何突破?他建議要加快建立有效的農產品貿易應急處理體系和完善的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機制,并從根源入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協商會上,委員們還積極與相關部門互動建言,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部門負責人積極回應。
據悉,在出臺的《湖北省“十三五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要重點圍繞“擴大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大外向型企業培育和扶持”、“擴大國際合作”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和提升湖北外向型農業發展水平。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 月度協商會 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