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放大
當“癥狀”出現時,對于艾滋病的恐懼被無限放大。
“我這種癥狀是不是感染了艾滋啊?”何力會將所有的身體反應與艾滋病的癥狀對應起來。今天出現低燒,何力馬上就去詢問志愿者,明天有咽喉痛,又會去詢問。只要身體稍有一點不適,何力總是不厭其煩。
相比何力,趙元(化名)則很幸運,他是一位“脫恐者”。2011年暑假,發生過同性性行為的趙元,心里特別害怕,睡不著、吃不下。“當時知識比較淡薄,就不停地在網上搜這些東西,想著就是自己已經得了,什么時候能夠治愈,查一下最新的知識,能不能治愈,把自己當成感染了。”
在窗口期,趙元出現了植物神經紊亂的情況,經常會出現低燒,“我當時就一天到晚測量體溫,隨時監測變化。”趙元尤其對窗口期的那次皮膚過敏記憶猶新。“身上起的都是那種疙瘩,特別癢,過敏之后,當天下午我就去疾控中心查去了,告訴醫生,‘你看看我身上長了那么多疙瘩,是不是艾滋病發作了’他說你這可能是過敏。”
倫文輝醫生也認為,很多恐艾的人是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身體不舒服卻找不到具體的病因,“很多亞健康狀態確實沒有原因,加上一些暗示,他們就會聯系到艾滋病。”
飛鳥的兩個qq群每天的消息量超過3000條。他對恐艾群體經常比對癥狀后出現的恐懼反應似乎司空見慣了。
在恐艾的時候,恐艾患者是非常容易導致植物神經紊亂,免疫力下降。“紊亂以后,看什么癥狀,就來什么癥狀,在貼吧、論壇去比對或者在群里和別人聊什么癥狀,就會來什么癥狀,然后就陷入了恐艾的泥潭,越恐越有癥狀。”
因為恐懼,身體的一系列細微反應都會被打上艾滋病的印記。每當何力身體不適的時候,總是會問飛鳥:“鳥哥,我是不是還沒有完全排除啊,怎么還有癥狀啊?”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