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故宮院長單霽翔解釋為何要新建博物院?
大高玄殿正殿寶匣歸安儀式上,故宮工作人員將施工前拆卸下的寶匣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的脊筒中。
正在修繕的故宮大高玄殿內景
11月8日下午,故宮博物院舉行大高玄殿正殿寶匣的歸安儀式,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發布了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繕保護項目的最新階段性成果。
大高玄殿建筑群仍保有
明代始建木構與形制
大高玄殿始坐落于神武門外、毗鄰紫禁城西北角,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明、清兩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宮觀。歷史上,大高玄殿數次遭受磨難,破壞嚴重,后于2010年正式回交故宮,并開始全面的勘察調研和修繕保護工作。第一期工程(文物建筑本體的修繕) 于2015年4月2日正式開工,至2016年年底將會完工。
故宮方面介紹:“大高玄殿建筑群中大多數殿座仍然保留有明代始建時期的木構與形制,這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社會價值,是紫禁城內明代官式建筑的又一重要范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此次修繕工作承擔著給故宮博物院研究性修繕保護工程投石問路、積累經驗的重要任務。”
11月8日下午在大高玄殿正殿寶匣歸安儀式上,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將施工前拆卸下的寶匣小心翼翼地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的脊筒中,并完成正脊合龍。
故宮方面介紹,此前在勘察修繕施工過程中發現大高玄殿正殿的寶匣保存完好,基于文物保護要求,未進行不必要的開啟工作。根據既往經驗及研究發現,一般寶匣內會存放有五金元寶、五色寶石、五經、五色緞、五色線、五香、五藥、五谷等物品,反映出古人趨利避害的一種心理。
建筑考古研究方法首次
應用于大高玄殿修繕
單霽翔院長介紹到,在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繕保護的試點工作中,故宮博物院首次將建筑考古的研究方法運用到大高玄殿的修繕保護中,使保護修繕工作更加細致、縝密。將不同時期的修繕和改動,視為層層疊壓或打破的“考古地層”,對上面所有的信息按照不同層次、疊壓打破關系進行全面、細致的提取,以獲取其不同時期營建、修繕所留下來的歷史信息和做法工藝,最大限度保存建筑歷史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故宮團隊亦首次聯合故宮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第一次走上屋頂布置探溝、進行‘考古勘探’。在建筑考古中發現的各類重要遺物,按照考古學的方法對其進行編號、記錄、繪圖與保存;對各種建筑材料,同樣進行了考古學分類與詳細的信息記錄。”單霽翔說。
“不僅對木構件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測繪、信息記錄,故宮團隊對于易被頻繁修繕的木基層、灰泥等部位以及瓦件、磚瓦銘、大木記號等也做了細致的歷史信息記錄,以便最大化、最真實地全面記錄信息。”單霽翔說。
單霽翔說:“故宮博物院聯合院外20多家科研機構、院校對大高玄殿的傳統工藝、材料進行十余項的科學勘察、記錄、實驗、分析與研究,包括硅酸鹽、石材、木材、彩畫、金屬構件、紙張等,并利用三維激光掃描、傾斜攝影測量等高新數字化技術手段完整獲取大高玄殿原狀、殘損及變形數據信息。”
爭取明年開工建新博物院
10月23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國際旅游互聯網大會”中透露,故宮目前每年展出藏品只占文物藏品的0.5%,將在北京北部新建一個博物院讓更多藏品走出庫房和游客見面。新院距離故宮25公里,南面圓明園,一期工程12.5萬平方米。
11月8日的發布會后,早報記者向單院長求證此說,單霽翔說:“是的,我們現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展品只有0.5%,但是一般事業性的博物館它藏品的10%到20%都能作為展品展示。故宮資源太多,我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空間去展示。”
關于建館時間,單霽翔說:“明年爭取能夠開工,現在正在拆遷。”
臺灣媒體11月3日報道稱,北京故宮去年出版了《故宮畫譜》,但其中一些圖文件的來源是掃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典藏出版品。此案去年披露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表示,將盡快到北京法院向北京故宮提起訴訟。
臺灣媒體回顧稱,去年10月臺灣民進黨“立委”何欣純談到,這套由北京故宮出版的《故宮畫譜》全套共58冊,折合新臺幣約2.5萬元,幾乎每本都用2至15張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圖檔,除北宋山水畫大師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外,還有著名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以及北宋畫家郭熙的《早春圖》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處理方式是先函請北京故宮補辦圖像授權,但多次接洽后,北京故宮一直沒有響應。《旺報》此前稱,發生爭議后,在臺灣的很多書局仍可以見到這套書。
11月8日,當記者向單霽翔求證此事時,他表示先不回應此事,以后可能會開發布會,他稱截至目前,還沒有走法律程序。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故宮院長 單霽翔 新建博物院 寶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