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李毅中:善用“互聯網+”,推進制造業智能化與服務化
制造業智能化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從打造智能工廠入手,要掌握五個切入點。一是數字化研發設計,要進一步推進仿真模擬、三維描述、高速運算大數據等信息工具發展。據統計,當前我國科研設計單位采用數字化工具的使用率為52%,到2025年要提高到84%。二是把電子信息技術集成應用來提高設備和產品的質量和功能。特別是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和新材料,我們現在自給率只有20%,一些關鍵芯片還在靠國外引進。到2020年自給率提高到70%,這樣我們才能把現有的貼牌生產、代工組裝變成自主制造,才能向智能制造發展。三是制造設備的數控化,以推廣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3D打印等為代表。四是制造過程智能控制。現在的生產線水平還是自動化,也就是3.0的水平,全國54%的生產線實現了自動化,而我們的任務是要從自動化提高到智能化,也就是從3.0提高到4.0,這樣才能本質安全、柔性生產。五是要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務技術標準、規程,這樣可以實現作業流程的科學組織,以及對質量、環保、安全能耗物耗的精準控制,使我們的制造廠變成智能工廠。
李毅中
制造業服務化也很重要,要打造專業化、網絡化、社會化供應鏈和銷售網。實現目標,有四個切入點:一是要樹立用戶至上的理念。讓用戶全過程參與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實現個性化定制、眾包、眾創、眾籌,讓用戶都來參加,提高用戶的滿意度。二是用工業互聯網發展監測維護、售后服務、增值服務,實現產品全壽命周期服務。直到報廢回收再制造。三是要發展現代物流、智能倉儲、電子商務,降低流通成本,擴展市場戰略。由于我們國家特殊的國情,物流成本和GDP的比例為16.5%,而國際平均數是8%,因此要通過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這些手段來降低我們的物流成本,擴大市場概率。四是提供科研咨詢、工業設計、信息軟件、節能環保等社會服務,為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特別是為中小企業提供整體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任務的大局中來促進智能制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業是主戰場,“十三五”要打幾個攻堅戰,把智能制造融合在這些工業任務之中:我們要通過技術改造來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的特點是技術低、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加快技術改造,需要政府、社會和企業共同努力,企業是主體,技術要提升,技術改造就要在過去的基礎上提高到新水準,要打造智能工廠、數字空間,用信息化來重塑業務流程和組織構架,創新生產營銷的新機制、新方式,推動傳統產業邁進先進制造的行列。
近年來,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增幅始終比工業增加值的增幅快5個百分點,今年前九個月仍然是這個趨勢,高技術產業投資的增幅較工業投資的增幅快8到10個百分點,這兩個數據說明新興產業發展是加快的,而問題是今年前九個月高技術產業占整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只有12.2%,去年是11.8%,新功能的增長不足以彌補舊功能的衰減。
因此,一是要積極培育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智能制造是共同的基點,因此必須著力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發,尤其要重視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沒有新技術,就沒有新產業。從國家的層面來看,十七項重大科技專項在“十三五”時期都要突破,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發展戰略新興產業。
二是要合理規劃,各地要從資源、環境、市場和產業技術出發,選準優勢產業、主導產業,不要什么都搞,要差別化發展。
三是要依托現有的工業體系。現在的體系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裝備、人才、品牌和市場,一般不要另起爐灶。
四是要注重生產性服務的配套和支撐功能。在這個方面我國各地情況不同,發展新興產業的狀況存在差異化。
(作者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與信息化部原部長,本文為其在“2016年首屆世界區塊鏈大會暨互聯網+制造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的發言,有刪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毅中 制造業智能化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