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來自南京國際美術展的堅持與精致
2016年漸進尾聲,各大電商硝煙暗起各出奇招,準備一年一度的消費狂歡。而此時,藝術圈內也響起了獵獵風聲——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擦著“雙11”的火花,將在11月12日宣布開幕。
“南京國際美術展能堅持辦三年就不錯了。”如果還有人記得首屆南京國際美術展舉辦時曾經的質疑和非議,那么當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磅礴開幕之時,這樣的質疑和非議似乎已經被淹沒。與不同以往的是,今年的南京國際美展將展期首次延長到100天,似乎要導成一場跨年藝術大戲。
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大師展現場
“現在國內好的展覽太少了!”來自藝術界的抱怨越來越多。給人印象深刻的、引起轟動的、讓人喜出望外的展覽真的太少了。這兩年,“梵高”“莫奈”“畢加索”你來我往,各種藝術博覽會、藝術節、雙年展、三年展、全國美展輪番上演。從內容上來說,有些“倉儲式展覽”動輒就幾百上千的展品堆滿陳列空間,“大展”“全展”等稱號滿天飛。有些展覽為了攬客,甚至結合上了各種高科技手段:VR頭盔、全息投影、互動游戲等。可以說,我們看到的貌似是一個空前繁榮的藝術市場。
但是另一方面,從這些展覽本身來看,業內的評價卻并不那么美好:看上去是大師名作云集,實質上是良莠不齊,看上去是快錢潮涌,實質上是賺少賠多。
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現場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更愿意關注的是展覽的作品。比如,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石渠寶笈特展”持續高熱,數萬觀眾每天排隊六七個小時只為一睹《清明上河圖》等名作的真容,一場專業性很強的書畫展最終變成了一場全國轟動的嘉年華。2014年“首屆南京國際美術展”20萬人次的觀眾來訪量,多次刷新中國美展的記錄,2015年觀眾人數又繼續上升達到近25萬,淡定地讓質疑者們打了臉。這些樣本都說明,優秀的、有品質的展覽永遠能吸引觀眾。
南京國際美術展的創始人嚴陸根先生曾多次公開表示,南京國際美展的目標很明確,指向“國際一流雙年展”:“我們想做的是一個長期的具有影響力的展覽,去推動中國藝術的發展。”且不說這“野心”是否不自量力,讓人高興的是,國內藝術界還有人有這樣的野心。
南京國際美術展創始人、百家湖國際文化投資集團董事長嚴陸根博士
觀察這兩年的展覽,能發現中國的文化產業的生態正發生著新的變化。展覽越來越多,觀眾也越來越愿意掏錢買展覽門票了。100塊錢、150塊錢一張的門票,有時竟然被搶到燙手。市場效果說明,藝術展覽門票“貴族化”的議論,并不值得擔心。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的藝術消費市場已經逐漸開始走進一個新的階段,需要更強有力的推動。
據有關媒體報道,眼下,中國正以平均每年100座的速度在興建新的美術館。但與此相匹配的呢?背后卻隱藏著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中國優質展覽資源的匱乏。業內人士們的共識是,像上世紀70年代末那樣的“星星美展”一樣,能打開一個時代心靈的展覽太少了。我們更需要的是符合這個時代審美特征的優秀展覽。
優秀的展覽,策展人必須具有學術敏感性和深刻的問題導向,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學術命題。第三屆國際美術展延續策展人制度,由總策展人呂澎先生聯合策展人萊蒂奇婭·拉加利亞(Letizia Ragaglia)女士共同策劃,主題為“HISTORICODE:蕭條與供給”,仿佛正是一個對于當下藝術生態諸多問題的扣問。根據展覽組委會公布的參展名單,有260位藝術家從全球五大洲52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藝術家中脫穎而出;學術委員會提名了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312位優秀藝術家入圍主題展板塊。這樣大規模、耗時耗力的國際性藝術遴選,讓我們感受到藝術莊重、嚴肅的品質內核。
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現場
2014年,首屆南京國際美展亮相時,作為民間資本介入的藝術大展,在全國來說尚屬首次,引來關注,也引來爭議。通過前兩年的市場實踐,南京國際美術展取得不錯的社會效應和學術效應,“南京國際美術展”被證明有其價值和生命力。主辦方百家湖國際文化投資集團不僅將之視為一個文化產品,而且在以全面的市場化運作方式使特展帶動更多社會資源,提高文化產業的市場容量,這種模式值得思考和借鑒。可以說,這三年來,南京國際美術展也在進行著一年一度的“回歸”,回到藝術本身,又再重新出發。
打開中國日常生活中的美學空間,展覽需要的是更多的數量級。在數量提升的基礎上,形成質量上的篩選淘汰機制,這樣螺旋上升的過程,將是藝術市場的自我成熟的必經之路。
編輯:陳佳
關鍵詞:來自南京 國際美術展 堅持與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