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中紀委專題片:蔣潔敏自稱中石油罪人
人民網北京10月25日電 中央紀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八集《標本兼治》今晚播出。
詳細腳本如下:
【鏡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習近平同志講話,全國優秀黨員、黨組織、黨務工作者受表彰。
【解說】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同期聲】
我們的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解說】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十次強調“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一再提醒全體黨員,中國共產黨走到今天,更不能忘記自己當年為什么出發。
【鏡頭】西柏坡革命紀念館,歷史資料。
【解說】1949年,中共中央從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時,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今天,是我們進京趕考的日子。”60多年的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但同時,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
在新的歷史征程上,仍然需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因此,中共中央明確提出全面從嚴治黨,這是中國共產黨立下的軍令狀,也是保障全體黨員“不忘初心”的重要舉措。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在層層紀律面前,仍然有一些黨員干部存有僥幸心理,試圖突破防線,逾越底線。
【同期聲】譚棲偉(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說實在話,站在被告席,是一種揪心的負罪感,讓我無地自容、羞愧難當。我已經從人生的頂峰,一下子跌入到了人生的谷底,萬劫不復、咎由自取。應該說是一個失敗的人生,讓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恨憾。
【解說】譚棲偉,1954年出生于重慶石柱縣,曾任重慶市南岸區委書記、重慶市副市長、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務。2014年5月,中央紀委發布消息,譚棲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經查,譚棲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錢物。其中大額的錢物,主要集中在他擔任南岸區委書記的五年當中。
【同期聲】劉立鋒(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
在重慶市南岸區核心地區的舊城改造項目,本來是應該公開競爭,招投標方式引進開發商,他一句話,他自己原來的秘書承攬下來了。幾千萬元的道路改造工程,經過他的介紹,他的知青朋友,很輕易地就收入囊中了。
【解說】譚棲偉的家鄉石柱縣屬于貧困山區,他從基層的公社文書做起,31歲就當上了石柱縣縣長,當地人評價他肯干、實干、能干。1997年,43歲的譚棲偉被調到重慶市南岸區。現在回頭看去,這成為了他人生的拐點。
【同期聲】譚棲偉(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無論大事小事,在地方都是一把手說了算。說給某個人幫個忙,對我來講好像就是一句話的事,但對他們來講,他就如同拿到了政府的通行證、銀行的信用卡一樣的。以前是我去找人家,到城里面工作就是人家來找我,找我就難免,開始說一些好話,接著就送紅包、請吃飯、送禮品、送“坨坨錢”。
記者:什么叫“坨坨錢”?
譚棲偉:就是比較大額的資金,用“坨坨錢”來開路。開始我是很反感、很不習慣。因此我后來的體會,還是小錯鑄成了大錯,違紀走向了違法,它是一個不斷漸進的過程。
【解說】南濱路位于重慶市南岸區,這條始建于1998年的濱江大道,曾經獲得“重慶最美街道”等殊榮,被稱為重慶的“外灘”。當年南濱路建設工作正是由時任南岸區委書記的譚棲偉親自主抓的,而他的腐敗,就隱藏在這條路上人們司空見慣的角落里,根據不少當事人的回憶,他經常在區委常委會上對南濱路的管理提出要求,但隨后又出爾反爾。
【同期聲】劉立鋒(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
譚棲偉親自主持召開的南岸區委常委會,會上定下來的南濱路廣告一律不準打這種“道旗式”的廣告,就這種小旗子一樣,風一吹呼啦、呼啦響的這種廣告,他自己出爾反爾,自己介紹老板來接。完全是出于個人的私利,因為李某對他有承諾在先,將來我們這個廣告賺了錢我們倆平分。
【解說】李某是譚棲偉的老鄉,他向譚棲偉提出合伙經營一家廣告公司,但譚棲偉不用投資,只需要用自己的資源拉來廣告業務,收益兩人平分。譚棲偉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權力,為李某在轄區內獲得廣告位開綠燈,另一方面,給轄區內的商人打招呼,讓他們多關照李某的廣告業務,而李某則以公司分紅為名,向譚棲偉輸送利益。
【同期聲】劉立鋒(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
領導干部具有公職身份,我們黨內法規也好、法律法規也好,都要求不允許經商辦企業的。他這個比經商辦企業是更進一步,打著經商辦企業的幌子,實際上是借這種方式,不實際出資去分紅。以兩人合作經營的方式,掩蓋他權錢交易受賄的這種實質。
【解說】在重慶,譚棲偉身邊總圍繞著一群朋友,這些人里有他的老鄉、老部下、老熟人,也有轄區內的各種商人。這種交往的實質是什么?這類朋友究竟為什么目的來和他交朋友?譚棲偉心里很清楚。
【同期聲】譚棲偉(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沒有這個權力,他不會找你辦事,他就不會給你送錢,或者送這么多的錢。他交的是這個權,他不是交的我這個人,我這個人對他來講無所其謂,但我這個權對他來講就有所其謂。
【解說】2015年9月24日,譚棲偉案公開開庭審理。檢察機關指控,譚棲偉直接或通過其妻子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共計人民幣1143萬余元。面對這樣的數字,想起曾經的所作所為,譚棲偉后悔不該濫用權。
【同期聲】譚棲偉(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我長期在基層工作,我知道我受賄上千萬,這個分量何其沉重。曾經自己在做領導干部的時候,信誓旦旦、振振有詞地講話、表態,如今真是已經成了笑料。我真是感覺到對不起黨和人民的培養、教育,對不起領導和同事的信任、支持,對不起父母的養育、期盼。
【解說】在周圍人的眼里,譚棲偉似乎是個孝順的兒子。在被組織調查前,他預感到情況不妙,擔心再也見不到老母親,專門回了趟老家。架不住母親一再追問,他說出了實情,跪在母親面前,承認自己犯下大錯,對不起父母。母親聽后打了他一巴掌,然后母子倆抱頭痛哭。
【同期聲】譚棲偉(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因為我母親是一個老共產黨員,她看到現在社會這么復雜,出事的這么多,我又在河邊走,在鍋邊轉著,河邊走她怕我濕鞋,鍋邊轉她怕我偷吃油渣。我哪怕是帶點土特產回去,我母親都要追問到底是哪里來的誰送的,有時候她覺得不正常還要讓我退回去,都一直這樣教育我,對我要求挺嚴格的。但是我后來一直覺得我母親,好像覺得她年紀大了,思想一直很正統,現在社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她不知道,我老是還埋怨她。我母親知道中紀委在調查我,她罵了我、還打了我,她自己也一病不起,成天以淚洗面,我真是沒聽我父母的話。
【解說】從一名山區基層干部一步步成長為省級領導干部,譚棲偉被賦予了越來越大的權力,本來應當用它好好干一番事業,然而遺憾的是,這權力卻最終被用在了錯誤的地方,他的人生也因此走上了錯誤的方向。權力本身并無善惡,只是一種工具,用它為善還是為惡,取決于使用它的人。
【同期聲】酈波(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從文字學的角度看,“權”這個字本身是很好的。甲骨文中的本意,就是自上而下的影響。
【解說】“權”字的繁體字,由“木”旁和“雚”字組成。“木”象征手握權杖的人,“雚”字象征鳥嘴的形狀,兩者結合起來的含義,是指手握權杖的人,像鳥嘴一樣自上而下地勸說、影響他人。
【同期聲】酈波(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權力只是一個客觀的能量,如果為公的時候,它是向利益的方向轉化,但它為私的時候,一下子就向反方向轉化了。所以如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頭,我們現在黨風廉政建設里,其實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命題。
【解說】這里是國家發改委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從2014年12月1日起正式開放運行,統一受理行政許可事項申請,進行政府信息公開和業務咨詢。這一舉措是為了讓發改委權力的運行變得更加公開透明。而它的出現,與這個大院里曾經發生的一起腐敗大案密切相關。
【庭審紀實】
劉鐵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對不起,應該做兩袖清風的,對不起...
【解說】2014年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因直接或通過兒子劉德成非法收受他人財物,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國家發改委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關鍵部門,劉鐵男在重要崗位上掌握著項目審批、資源配置等多方面的權力。這權力本來是公共資源,但劉鐵男卻用它為自己和兒子謀取了巨額私利。
【同期聲】鐘慶明(中央紀委第七紀檢監察室副主任)
在這個主要的崗位上,這個審批權是非常大的,就是我批誰不批誰、先批誰后批誰,這里面的這個利益都非常大。這樣就是有一些不法商人,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項目審批等等這些事項,這樣就是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解說】項目審批權事關地方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因此,執掌權力的關鍵崗位人員往往成為一些企業公關的對象。2006年,化工企業老板邱某經人介紹認識了劉鐵男。見面交談中,他了解到劉鐵男的兒子劉德成剛從國外回來不久,便主動提出可以帶劉德成一起做生意。劉鐵男當時不置可否,但就在當天,他就給邱某打來電話說,你說的事情倒也可以考慮。
【同期聲】劉鐵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
他為什么要幫孩子?小孩又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本,或者說專業知識也有限,還是沖著他爹來的。利用自己的權力來幫他過好日子,本質是這個,否則就不會違法了。
【解說】認識劉德成后,邱某與合伙人李某出資100萬,為劉德成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然后通過虛假貿易的方式,直接為劉德成的公司輸送利益825萬余元。不久,邱某的化工項目獲得了審批。多年來,劉鐵男利用手中的審批權,為多個請托人的項目審批提供幫助,幾乎都是通過這種“老子辦事、兒子收錢”的模式。對于這種披著市場外衣的變相受賄,劉鐵男并非不懂,但是他選擇用掩耳盜鈴的心態寬慰自己,以為這樣就能夠規避法紀、規避風險。
【同期聲】劉鐵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
中央發了很多的紀律要求,領導干部子女不能做生意,80年代就有。明知道違紀結果還要去做,利令智昏,我就想想是利令智昏,讓自己的智商都低了,判斷問題的能力都低了,太深刻了。
【解說】近幾年,國家發改委先后有11名工作人員因利用職權受賄,被檢察機關依法立案查辦。其中,在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的家中,辦案人員僅現金就搜出2個多億。這些案件的共同特點,都是利用審批權力尋租,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當一個部門內的腐敗不只是個案,就凸顯出從機制制度層面進行反思和改革的必要。根據中央要求,發改委深入剖析了案件中暴露出的機制制度漏洞,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取消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審批事項,推進網上審批,通過政務服務大廳使審批流程陽光化等等。通過完善機制制度,來預防、減少腐敗發生的可能性。
【同期聲】房寧(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
第一就是要公開,這樣的話實際上就是一種很大的監督和制約。第二點就是所謂的程序,這個程序它的核心是相互制約。一個事情是誰的權限?權限是什么?程序是什么?補救的機制是什么?那么當這一套制度被規范起來以后,這個權力它行使上的那種任意性就大大地被壓縮了。
【解說】扎緊制度的籠子,建立讓執掌權力者不能腐的防腐體制,是非常必要的。但有一點必須清楚,執行制度的歸根結底還是人。在很多案件中都能看到,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嚴格執行已有的制度,腐敗就不會發生。權力的誘惑、制度的漏洞,都不能成為黨員干部違紀違法的借口。
【同期聲】劉鐵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
我覺得內因和外因的關系,還是要加強到內因,加強事業心的教育,喚起人本身的道德也好、黨紀也好,喚起一個人自己做人的尊嚴。就像說違法,大多數老百姓還是不違法的是吧,就因為他知道什么是好壞,有是非。
【解說】從國家發改委往東不到五公里,有一個叫六部口的地方。在明朝,這里曾是朝廷幾大部門所在地,里面出過一位著名的清官,他就是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范景文。范景文位尊權重卻清正廉明,從不以權謀私。史書記載,當年他特意在衙門堂鼓邊放置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不受囑、不受饋”六個大字。因此,從來沒有人敢對他和他的手下行賄。老百姓對他交口稱贊,尊稱他為“二不尚書”。
【同期聲】酈波(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范景文他這個“不受囑、不受饋”,囑是什么人會囑托他?一般都是親朋好友接受囑托。不受囑其實就是提醒防止親緣腐敗,不受饋、不受饋贈,就是防止權錢交易、政商腐敗。范景文所處的崇禎朝的時候,整個朝廷已經腐敗得不成樣子了,為什么在這樣的氛圍下,還有范景文這樣的“二不尚書”出現?他們為什么逆流而上、激濁揚清?是因為內在的那種操守和信念。
【解說】從古到今,在每個時代,都并不缺少始終秉持操守和信念的標桿和榜樣。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谷文昌、王瑛、王啟民、李國安、李素麗、邱娥國、吳天祥、史來賀、譚彥、袁隆平……這些名字,都是人們熟悉的優秀共產黨員,是我們身邊的感動,我們身邊的英雄。
【鏡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
【解說】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對賈立群等100名共產黨員、傅企平等100名黨務工作者、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黨委等300個基層黨組織予以表彰,分別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表彰體現的是黨所倡導的方向,是黨衡量黨員的標準。不忘初心,一心為公,一心為民,這樣的標準在黨95年的歷程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解說】以清廉為美好、視貪腐為丑惡,不僅是我國傳統的價值觀,也是人類社會具有普遍性的價值觀。但一個現象是,許多國家在進入工業化、市場化的初期,都曾經出現過嚴重的腐敗問題。這背后的一大原因,是在社會轉型時期必然出現的價值觀多元交織和復雜多變。當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變化,社會利益結構的深刻調整、管理體制的深度變革,以及物質利益誘惑的增加、制度改革的滯后等等因素綜合作用。人心,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困惑和迷失。
【解說】新加坡學者鄭永年近年來一直關注中國的反腐問題。在鄭永年看來,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而價值觀的重構不僅要靠持久的教育引導,也需要通過制度發揮規范、約束作用。
【同期聲】鄭永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無論大國小國都是一樣的,都要經過這樣一個階段。一下子被投到商海上去了,人心失去標桿,衡量價值的標桿,制度建設跟不上,三者結合起來就造成了現在這樣一個大的局面了。那么現在實際上開始的、現在在做的也是這個方面。要制度建設,要重新確立道德規范,對黨員干部來說,就是要確立新的規范、紀律。
【解說】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執掌權力者沒有足夠的自律,又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必然導致權力的濫用。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強化自我監督和紀律約束,把制度的籠子扎得越來越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同期 制度 權力 譚棲 棲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