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穩中提質爬坡信心十足過坎
全國政協委員解讀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
6. 7%、6.7%、6.7%。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以一種倔強的姿態,不斷前行。
“更有信心了”、“更要加把勁”、“政策還要更精準、更有力度”……樸實的語言后面,流露出全國政協委員們對三季度以來的宏觀經濟數據,既謹慎又樂觀的情緒。
“加快轉型升級,最重要的手段是創新,最重要的領域和著力點是實體經濟。”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慶的話,幾乎是接受采訪的全國政協委員們的共識。
信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見成效
從年初一直到本周二,全國政協委員梅興保參加了大大小小十幾場調研和座談。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一出來,他就逐條與調研得來的情況仔細對照分析。
“第三季度GDP增速達到6.7%這個數字一出來,心里立即覺得踏實了。”梅興保介紹說,中國經濟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里,形成了一種帶有規律性的變動趨勢,全年經濟增長主要看二季度和三季度,而且第四季度往往數據要比前幾個季度高一點。“三個6.7%,就意味著第四季度達到6.7%以上的概率很高,全年應該在6.7%以上。”
年初,梅興保隨全國政協調研組在東北、山西等地調研時,心情與現在截然不同。“中央定的是6.5%至7%的一個區間數。只要能達到6.5%就算完成目標了。”梅興保解釋說,看到有些資源大省的增長率快滑到負數了,沒有人能輕松起來。
三個季度,中國經濟發生了什么?委員們的答案是改革加速。
全國政協委員賈康的解釋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遵循了始于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邏輯,從制度供給入手推動全局。其中,財稅體制改革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不過,中央部署的一些任務,現在還沒有完成。要在剩余的兩個多月里完成,壓力很大。”
梅興保的觀察則相對細致。他引用統計局的數字說,(前三季度)原煤產量下降1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6%、商品房待售面積自3月份以來連續7個月減少,以及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水利管理業、農林牧漁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3.4%、20.5%和20.1%,這都說明“三去一降一補”政策收到了實效。
亮點
5%背后的轉型
“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亮點不少。”全國政協委員、會計審計學家張連起對前三季度經濟數據評價說。
19日上午,王永慶看完國家統計局的新聞發布會后,特地比較了一下中國經濟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發展數據。
“可以說,我們前三季度的經濟形勢非常不錯,6.7%已經在世界領先了。”王永慶說,而且經濟發展的結構也在不斷向好,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27萬億元,增長率也達到了7.6%。
另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0.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8個百分點。
就業數據明顯好于預期,是另一大亮點。
“9月份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5%,這是自2013年6月份以來首次低于5%。”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說,“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陳小平最近一直在省內調研企業。他發現,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就業形勢也發生了結構性轉變。
“以前一個工廠做幾年的是普遍現象。現在幾個同學、幾個原來的工友合伙創辦一家企業,用創業帶動就業的形式也多了起來。”陳小平說,就業的形式在不斷變化,方式也更加靈活、多樣,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經濟的活躍度在增強、一些新型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就業與結構轉型的關系,國家統計局通過一份報告給出了解釋。2012—2015年間,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帶動非農就業增加200萬人,比2009—2011年間多增加約65萬人。這是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就業仍保持總體穩定的根本原因。
建議
政策精準加快落地
全國政協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劉惠好比較關注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
18日,中央人民銀行發布數據,2016年前三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4.2%,同比低0.7個百分點。
“近幾年,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速度比較快,這是因為前些年實體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快于金融市場建設形成的空間。”劉惠好說,同時,“不能過度強調金融作為產業的獨立性,而淡化與實體經濟的關聯性。”
在具體策略上,劉惠好建議,要協調好央行調控的逆周期特征與商業銀行的順周期運營特征,從而逐漸摸索建立起一套運作良好的體制,在總量工具的邊際效應下降時,能有效提高金融政策的精確度。
王永慶在金融方面關注的是中國金融杠桿率過高的問題。
“目前,國內一方面通過PPP項目模式緩解地方債風險,另一方面通過資產證券化和信用違約互換等方式緩解銀行壞賬率和改善資產負債表。此外,正在推動通過債轉股方式化解央企、國企的經營壓力風險。”王永慶提醒說,要早做預案,及時做出調整,否則后期引發金融風險的概率就會逐步加大。比如債轉股主要表現在以煤炭、粗鋼為代表的產能過剩行業。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石油、石化、煙草等傳統盈利行業的利潤能力在下降,而鋼鐵、有色行業則在繼續虧損。
張連起建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要適當擴大總需求。“只有把教育、醫療、養老、體育、文化等老百姓的需求激發出來,促進消費升級,增強內生動力,才能更好地做好穩增長、防風險的大文章。”
他同時提出,在標志性的改革領域比如國企改革、中央地方支出責任、民間資本投資準入等方面,要有更為實質性、實效性的突破進展,以支撐中國經濟更好地前行。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解讀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