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長春左家山遺址發現萬年前人類活動遺跡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東北是華夏玉龍的發祥地,被學界譽為“天下第一玉雕龍”的玉龍出土地就在長春地區的農安左家山。左家山遺址出土的玉龍比名滿天下的紅山文化玉龍還要早。經過長時間的籌備,9月25日,踏查長春團隊來到農安左家山遺址,去實地感受遠古文化的魅力。
載著專家和踏查隊員的車剛入農安,人們就看到路邊的廣場上,有一座巨大的玉龍雕像,正是左家山遺址出土玉龍的“放大版”。可以感受到,左家山文化正走出高校和書齋,逐漸被百姓熟知,與地域融合。
下車后,穿過一段泥濘難行的道路,寬闊的伊通河出現在眼前,在伊通河旁邊高高的階地旁,隨行的專家、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的陳全家教授指示大家,眼前就是左家山遺址了。左家山遺址在1985年進行第一次發掘時就有重大發現,除玉龍外,還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的石器、骨器等遺存。由于左家山遺址的重要性,去年,左家山遺址又歷經第二次發掘。陳全家老師是1985年發掘左家山遺址的考古領隊,他在國內舊石器考古和動物考古領域著述頗豐,成果卓著,此次作為特邀專家隨行踏查。同行的專家除了陳全家老師外,還有吉林大學第四紀地質及洞穴研究專家程新民老師。
一堂精彩的考古、地質課
在伊通河邊,陳全家老師為隊員們上了一堂精彩的考古課。他介紹,踏查隊員所在的地方是伊通河的河床,相當于一級階地,眼前的高地是二級階地。橫切面的上面是黑土層,中間是黃土層。曾發掘出的新石器時期和遼金時期的遺存均出自黑土層;黃土層的形成年份要更早,超過萬年以上,這一文化層出土的遺存應為舊石器時代的。
陳全家老師介紹了左家山遺址的發現經過。1984年的春天,陳全家老師帶領學生沿著伊通河做考古調查時,在這個區域的斷層里發現不少古陶片。這些陶片經過當代考古學大師張忠培先生鑒定,應為新石器時期的。果然,在第二年的發掘中,遺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存,這里面就包括了古樸的玉龍,這也是當時重大的考古發現。
隨行的地質學家程新民隨即為隊員們上了一堂難得的地質課。他指著二級階地的橫切面說,看,整個長春市的地質結構在這里看得很清楚,黑土層下面的黃土層厚達20多米,其形成年份在1萬年至13萬年之間。市區正在建的地鐵就修在這個土層中。黃土層的下面,在更早的白堊紀就已形成,該土層出土的東西年代更早,長春市目前出土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就在這層。在被程新民老師稱為白堊紀時期的土層中,他撿起了一片一片的黑色巖石,“看見沒,這種巖石叫油頁巖,石油就是從油頁巖中提煉出來的”。
黃土層中發現萬年前的打制石器
從年代上說,左家山遺址的發掘已將東北地區有人類居住的歷史提早到距今7000年以前。而在此次踏查中,陳全家老師發現的一枚石器,將這一歷史向前推到了距今一萬年以前。
在去年發掘后翻上來的黃土中,陳全家老師發現了一枚石器,有著豐富野外考古經驗的他辨認出,這是一枚生活在舊石器時代的人們使用的刮削器,它從石核上剝落而制成,一側非常鋒利。陳全家老師因此斷言:這證明長春地區早在萬年以前就有古人類活動了。他建議踏查長春團隊的隊員可以開展“長春探源工程”。陳全家老師指出,像伊通河兩岸這樣的階地是非常難得的,如果沿著伊通河的階地,從相應的文化層中尋找,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比左家山文化更早的人類活動遺存。
通過踏查,隊員們對陌生的考古學、地質學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作為長春地區最有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左家山遺址應如何利用,成為專家和隊員們關心的問題。遺址位于美麗的伊通河岸邊,風光秀麗,自然條件優越,但眼下,這里垃圾遍布,環境堪憂。不少踏查隊員認為,如果能發揮這里的文化和自然景觀優勢,科學規劃建設遺址公園,或因地制宜,開發相關旅游項目,將是一件造福百姓和后世子孫的好事。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天下第一玉雕龍 長春左家山遺址 人類活動遺跡 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