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人物志人物志
胡抗美:如何理解和欣賞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的情感表達
我們都知道,衛夫人是王羲之的老師。據史料記載,她在教書法的時候,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覺,從造型的出發,提高學生的藝術想象力。衛夫人首先把字看成點畫,以點畫為單位進行教學。比如,“天”字,要考慮兩個橫畫的粗細長短及相互間的距離等。其實我們在教學中也有體會,認識“天”與不識“天”字的學生寫起來感覺是不一樣的。外國的學生寫“天”字就不一樣。認識“天”字的學生寫前有自己的書寫預設,他可能把兩橫作為“二”字看,把一撇一捺當作“人”看,組合起來第一印象是“天”字的含義,這卻遠離了造型;外國學生不識“天”字,他的組合沒有日常實用的框框。他們臨摹完全可以在形式上求得形似,也就是模仿,然后在形似的基礎上,創造神似。
書法是藝術,表情達意是它的重要屬性也是它的重要功能。從這個功能出發來進行書法欣賞活動,會給我們一種新的啟發。
書法不是日常實用的寫字,它所寫的字是利用漢字進行造型,在造型當中提供一個表情達意的平臺。書法創作和日常實用寫字是有本質區別的。特別是今天,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寫字,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傳達、溝通信息,是一種信息的交流,它沒有技法、形式等方面的要求,你只要能準確表達、對方能夠看清楚就行;然而,書法不行,書法是通過漢字的造型、組合,把漢字變成一個美學對象,是以美的形式反映社會、反映時代、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為目的的,所以書法有技法方面的規范、筆墨的規律、構成關系等諸多要求。
古人對此有這樣的界定。李斯說:“凡欲結構字體,皆須像其一物。”就是說書法創作的時候,其結體要“像其一物”,要像什么呢?他后面接著說:“若鳥之行,若蟲食禾,若山若樹,若云若霧……方可謂書。”只有這樣的才叫書法,它不是簡單的寫字。蔡邕說:“為書之體,須入其形。”這就是書法創作的一種造型,他還舉了一系列的造型:“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只有這樣將喜和愁融于心中,有了內心的把握,才是書法。鐘繇也有這樣的論述,他是把書法家的內心世界及其在創作過程中的造型聯系起來。王羲之則從否定的一面論述了什么是書法,他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齊,便不是書法,但得其點畫耳。”就是說那些方方正正、橫平豎直的并不是好的書法。書法有自己的造型規律,通過造型反映內心世界。
從先賢們的論斷可以看出,書法除了形似、神似外,通過造型注入情感,是使神采產生的內在動力。孫過庭的《書譜》中說:“達其情性,形其哀樂。”包世臣在《藝舟雙輯》中也提到:“書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質。然性情得于心而難名,形質當于目而有據。”這些情性的東西難以表達清楚,但卻實在有妙處。因而,書法的創作需要技法、需要形神統一,更需要情感。
書法的表情達意是通過書法的內容來展現的,對書法內容的欣賞更是書法欣賞中的關鍵。書法作品的文本內容,例如漢賦、唐詩、宋詞、佛經、佛語等,其知識產權各有其主,除非寫自己的詩文,否則并非書法家所有。所以我們要把書法作品的文本內容與書法作品的內容分開來對待,只有這樣,在欣賞書法的時候才不至于出現以欣賞詩詞內容代替書法內容那樣的尷尬。
舉例來說,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書法家在創作這首詞的時候,就得利用這十幾個字進行造型,包括用筆的輕重緩急、點畫的粗細長短、結體的大小正側、墨色的濃淡枯濕以及整個章法的虛實、顧盼呼應等,這種對比關系才是書法家的創造,才是書法作品的內容。在創作過程中,書法家的情感表達最為重要。比如夸張,可以選擇將豎畫拉長,或者把該長的點畫過分地縮短;比如收斂,點畫和結體追求意境而不顧世俗套路,或水中望月,或霧里看花。隨著人們藝術欣賞能力的日益提高,書法家幾十年不變的那點技巧資本顯得捉襟見肘。人們高雅的欣賞水平給書法家留下的吃老本的空間越來越小,使得書法家的壓力越來越大,壓力迫使我們放棄重復,放棄自以為是的揮灑。于是,頓悟的書法家學會了收斂。這些都是情感的表達方式,也是書法家要表達的內容。
書法家可以利用漢字的造型來表達情感內容,這首先取決于漢字的自身美。漢字本身就是一門大學問,文字學、訓詁學的學問直接影響到書法的創作質量,還有文學修養,以及文學表情達意方式的借鑒等,都和書法家的表情達意息息相關。從書法內部看,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章草、行書、草書還有楷書等,不同書體的造型,都為書法家傳達情感提供了不同的方式。和前面講到唐詩欣賞一樣,書體之間也可以互相欣賞,互為對比。應該指出的是,書法于文字、文學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今宵酒醒何處”,其文字意義,表面上理解是一種很愜意、很瀟灑,“楊柳岸,曉風殘月”多么的美。然而文學的意義與之相反,這里詞人寫作時的心情卻是凄涼和孤獨。這種凄涼和孤獨是作者柳永的情感創造;而書法家卻利用這十幾個字的組合與對比,反映出某種情感的可能,可能是愜意和瀟灑,也可能不是;可能是凄涼與孤獨,也可能不是。到底是什么,要根據點畫的粗細長短,結體的大小正側等造型元素的變化來判斷分析。
書法的情感表達與字面含義關系不大。如韓愈欣賞張旭的草書,并沒有提到張旭書法作品的文字內容,而是欣賞“憂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等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這些都是書法欣賞的要義。
(本文為作者近期在中國美術館的演講文稿,發表時有刪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胡抗美 書法藝術 理論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