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云南省政協調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情況
建議:探索“非遺”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人民政協網昆明9月20日電(記者 呂金平 通訊員 張瑩瑩) “云南省在非遺項目的合理利用方面,生產性保護工作力度略顯不足,建議借鑒其他省的好經驗好做法,探索‘非遺’項目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云南省政協重點調研組8月23日在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調研考察后建議。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情況”是云南省政協今年重點調研課題。在省政協副主席楊嘉武帶領下,省政協文史委組織調研組于今年4月在省內開展調研,6月、8月分別赴山東、安徽、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進行實地調研。
“我的作品參加過全國的多次展覽,現在主要在網上銷售,業績很好。”在遼寧省調研時,一位從事核雕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話,讓調研組成員們陷入了沉思,云南的很多傳承人的網絡銷售意識還處于萌芽狀態。調研組發現,云南省和其他省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都存在能進行生產性保護的非遺項目數量不足的難題。云南“非遺”可進行生產性保護的項目原本就很少,相關生產企業更是屈指可數,尚不能滿足文化市場多層次消費的需求,可進行服務性運營的項目更少。
“立法保護工作做得早,讓我省的許多非遺項目得以很好地保護和傳承,但從非遺項目的合理利用方面,生產性保護工作力度略顯不足。”調研組表示,云南的企業普遍存在缺乏專家參與、缺少創意設計、缺乏資金采購設備、缺乏手工藝技工等問題,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企業難以壯大。
“要把‘非遺’項目與市場開發對接,才更利于‘非遺’的保護。”遼寧省丹東市非遺保護人士的這一觀點得到了調研組成員們的認同。據介紹,在丹東寬甸縣滿家寨的滿族風情系列表演中,就把八河川皮影戲、二人轉、東北大鼓等非遺項目納入其中,既讓傳承人有了穩定經濟收入,又為景區文化演出增色。同樣的例子還在山東出現據介紹,這種將非遺與旅游結合的景區正在悄然興起,逐漸受到游客們的歡迎。把非遺項目與旅游結合的方式真正實現了非遺的“活態”保護,促進了非遺文化的藝術消費。
調研組建議,要實現非遺與旅游文化產業的融合,應進一步挖掘特色鮮明的非遺文化藝術形式,推出適當的文化活動、旅游項目,促進品牌的形成,創造出更多的非遺文化傳播場所,與歷史文化保護區及旅游景點相結合。同時,對于具備生產性保護能力的非遺項目,應制定必要的財稅政策予以幫扶,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支點。要整合資源、產銷結合,集中藝人和產品,以門店和線上點位依托,形成網絡經營。
編輯:薛鑫
關鍵詞:云南省政協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 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