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三只“黑手”托起電信網絡詐騙
新華網 張道營
新華社13日披露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近10年來,我國電信詐騙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5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詐騙案件59萬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經濟損失222億元;今年1月至7月,全國共立電信詐騙案件35.5萬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損失114.2億元。
近日發生的幾起惡性案件更是讓電信網絡詐騙成為“全民公敵”。河南上蔡縣警方、湖北仙桃市警方先后通緝多名涉嫌電信網絡詐騙在逃人員,眾多媒體也對電信網絡詐騙窮追猛打,揭露案情的同時紛紛支招如何防騙。
公安部更是將全國7個地區列為“全國第一批地域性職業電信詐騙犯罪源頭地”。廣東茂名電白區:假冒熟人和領導詐騙;海南儋州:機票退改簽詐騙;江西余干縣:重金求子詐騙;廣西賓陽縣:假冒QQ好友詐騙;湖南雙峰縣:PS圖片詐騙;河北豐寧縣:冒充黑社會詐騙;福建龍巖新羅區:網絡購物詐騙。
通過大量的案件信息可以看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成本低、利潤高、可復制、易抱團,而信息泄露、通訊中介、資金通道的便利化正是托起電信網絡詐騙的三只幕后“黑手”。
黑手一:信息泄露。在新興技術及商業模式的推動下,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越來越頻繁,少數內鬼在利益驅使下監守自盜,某些犯罪分子甚至入侵相關數據庫盜取信息,信息保護機制的不健全也讓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
黑手二:通訊中介。犯罪分子可以通過各種通訊技術遠距離接觸受害人,有犯罪分子甚至將詐騙所用的基站、網站等開設在境外,還可以通過改號軟件變更電話號碼的關鍵信息,相關電信運營商未認真落實實名登記制也讓犯罪分子有恃無恐。
黑手三:資金通道。電信詐騙的最終目的是謀財,支付手段的便利化、金融憑證與實際持有人身份不符,讓犯罪分子可以輕松突破電信網絡詐騙的最后一公里。
但是,披上電信網絡這一“高技術”馬甲仍不改詐騙的實質,我國刑法也未給電信網絡詐騙單獨設立罪名,通過電信網絡進行的詐騙還是詐騙,只是犯罪手段進行了演化,最主要的特征仍是讓受害人陷入認知錯誤,從而自愿處分其財產。
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技術含量雖不高,打擊難度卻不小。全國各地陸續建立了許多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綜合施治,協同發力。比如,山東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青島分中心由公安局、主要商業銀行、三大電信運營商組成,分設組織指揮、接警處置、銀行止付、電信查控、研判打擊和預警宣防六個功能區,定向狙擊電信網絡詐騙。
詐騙是一種古老的犯罪行為,不必因新技術的興起將電信網絡詐騙特殊化、神秘化,只要斬斷為電信網絡詐騙提供便利的三只“黑手”,切實貫徹相關法律規定,比如嚴格執行“明知他人實施詐騙犯罪,為其提供信用卡、手機卡、通訊工具、通訊傳輸通道、網絡技術支持、費用結算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的司法解釋,此類詐騙自然可得到遏制。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三只“黑手” 托起 電信網絡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