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仙居巖畫:未解之謎等待揭曉

2016年08月30日 08:40 | 作者:嚴紅楓 陸健 俞吉吉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2002年,在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朱溪小方巖一塊巖石上的幾個圖案被當地一名中學老師意外發現,后來被證實是春秋戰國時期古越族留下的巖畫,從此填補了浙江省巖畫考古的空白。

圖①:仙居巖畫的各種圖紋。光明圖片

圖①:仙居巖畫的各種圖紋。光明圖片

圖②:仙居巖畫的各種圖紋。光明圖片

圖②:仙居巖畫的各種圖紋。光明圖片

圖③:仙居巖畫群所在的山巖。光明圖片

圖③:仙居巖畫群所在的山巖。光明圖片

圖④:專家對仙居巖畫進行考察研究。 王小川攝光明圖片

圖④:專家對仙居巖畫進行考察研究。 王小川攝光明圖片

之后,仙居陸續發現了多處巖畫,共計9處、13個點,其中由送龍山巖畫、小方巖巖畫、中央坑崖刻、西塘巖畫組成的仙居古越族巖畫群,已于2013年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張張留在巖石上展現先民智慧的“歷史名片”,究竟是什么樣?價值何在?

陡峭山巖布滿何種圖紋

仙居歷史悠久,早在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就有人類生活在此。據文獻記載,東晉時期就已發現巖畫,明代又發現一處“仙人刻石”。

從縣城出發,經過四五十分鐘的車程,再沿山路步行15分鐘,便來到了上張鄉西塘村。在這個村的山坡石壁上,有約1000平方米的巖畫,是東南沿海地區面積最大的巖畫群落。陡峭的山巖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的圖紋,線條流暢、筆畫粗獷、風格古樸。據介紹,這里有形似花朵、蛇、棋盤、太陽、柴刀、人像等圖像100多個,其中9條形態各異的蛇形圖紋甚是少見。

福應街道送龍山腳雜草叢生,而巖畫就在高過頭頂的一塊梯形巖壁上。整塊巖壁石質較堅硬,共12層,各層巖面和周圍的崖壁上,刻鑿著人物形、蛇頭形、房屋形、太陽形、米字格形符號約50個,按照一定順序排列,還有一個像太陽的圓形,圓形線條從中心點向外輻射。

2002年,時逢浙江省第二次全省歷史文化遺產普查。仙居朱溪中學美術教師丁雨亮找到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稱幾年前輔導學生的寫生活動中,發現朱溪小方巖一塊巖石上,刻有各種圖紋,但不識其義。文物部門將所拍照片寄給了省文物局。經王伯敏等專家實地考察、鑒定后,證實其為巖畫。仙居巖畫自此首次撩開了面紗。

之后,仙居各地的巖畫相繼被發現。截至目前,已發現9處巖畫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總體保存完好。典型圖紋有蛇形、鳥形、鳥頭魚身形、馬形、太陽形、人像形、柴刀形、鋤耙形、棋盤形等220多個,其中蛇形、鋤耙形圖紋較為普遍。據有關專家初步考證,這些巖畫為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古越族先民所刻,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面積最大的巖畫群落。

仙居近年來發現的一些巖畫已出現了不同以往的圖紋,如2014年初在皤灘鄉湯坎頭村發現了人像圖案的巖畫,“更抽象一些,年代可能會更晚一些”。但目前除仙居古越族巖畫群的4處巖畫已有初步年代判定外,其他幾處巖畫仍有待年代鑒定和價值評估。

巖畫內容獨具特色

這些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巖畫價值何在?

王建平是中國巖畫學會會長,參加過2014年在仙居召開的中國巖畫研討會,對朱溪小方巖等進行了實地考察研討。在他看來,仙居巖畫是獨特的存在,“填補了農耕文明類型的空白”。

他表示,中國目前已發現的巖畫共有4大文化區域,分別是內蒙古、新疆等地的中國北方巖畫區域,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所在的西南巖畫文化區域,中原巖畫文化區域和包括浙江、福建在內的東南沿海巖畫文化區域。

北方巖畫多表現狩獵、游牧,西南巖畫以紅色涂畫為主,沿海巖畫一般是漁獵巖畫的樣式,但仙居巖畫地處沿海卻完全沒有漁獵痕跡,而是集中展現了農耕圖紋,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王建平同時表示,就他目前所了解的情況而言,“如此集中反映農耕文明的巖畫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這些鮮明特征對研究江浙一帶族群文化和當地文化的融合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至于巖畫的年代判定,王建平表示,巖畫斷代是一大難題,在900處世界文化遺產中有36處巖畫遺產,而只有5處搞清楚了年代,巖刻類巖畫至今未有準確斷代的。仙居巖畫的具體年代判定,還需要在未來借助于科學實驗和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的結合。這次左江花山巖畫申遺成功意義重大,王建平希望未來像仙居巖畫這樣獨具特色的中國巖畫也能夠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大家庭。

中國巖畫學會會員、臺州市博物館副館長張峋,研究巖畫已有10年,他認為仙居巖畫反映了古越族先民的生活形態、農事意識、民俗信仰、宗教禮儀,為深度研究古越族先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在當地巖畫愛好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仙居巖畫述論》等論文相繼發表,《中國仙居巖畫考略》一書出版,仙居縣歷史研究會成立。

現在,送龍山巖畫、小方巖巖畫、中央坑崖刻、西塘巖畫均立起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設立了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掛上保護標志,并安排附近村民作為義務文保員進行定期巡查。但人為的破壞仍然存在,防不勝防的民間拓片就是其中之一。在送龍山巖畫的幾處巖壁和巖面圖紋上,仍然可見拓片留下的白色膠體痕跡,雖然在雨水沖刷后膠體會消失,但已對圖案造成了損壞。

巖畫的本體保護也是一個棘手問題。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特別是江南多酸雨等自然現象均會對巖畫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損。現在有幾處巖畫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風化。

目前,浙江省古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的仙居古越族巖畫群具體保護規劃已在制訂中。仙居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打算建一所集保護和展示于一體的巖畫博物館,讓更多的人知道仙居巖畫,了解先民的歷史足跡、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

但這些巖畫為何出現在仙居?到底屬于哪個年代?先民用它表達什么意思?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仍等待著人們去揭曉。(記者 嚴紅楓 陸健 通訊員 俞吉吉)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仙居巖畫 未解之謎 巖畫 春秋戰國 古越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