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政協委員是我們共同的名字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開展“委員行動工程”記事
雖然距離中秋尚有些時日,但林涌泉委員已開始為廣西第一所孤兒學校——南寧市明天學校的孩子們“化緣”中秋月餅,以確保月餅如期送到孩子們手中。
從2009年起,林涌泉每年都去明天學校送月餅,還組織愛心人士與孩子們一起過節。
為了讓關愛孤兒的行動深入人心,2011年9月,林涌泉首次“觸電”,其擔任總策劃兼制片人、以明天學校為原型的電影《寶貝別哭》在明天學校開機。這部公益電影不僅先后榮獲了第七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公益兒童電影獎、第八屆中美電影節最高獎“金天使獎”等殊榮,還為明天學校的孩子們贏得了更多關愛,香港、廣東等地很多愛心人士慕名而來,給孩子們帶來了愛和溫暖。
林涌泉的故事只是廣西兩萬多名各級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一個縮影。在八桂大地上,許許多多的政協委員貼近群眾、扎根人民,給民生獻良策、為人民謀福祉,作群眾的貼心人、當百姓的“代言人”,成為當地參政議政群體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提出:“要充分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堅持‘動口建言’與‘動手辦事’相結合,堅持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相結合,堅持發揮界別優勢與發揮委員作用相結合,堅持以專門委員會為依托與創新委員履職活動平臺相結合,在全區上下深入開展‘委員行動工程’,切實發揮委員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
號角吹響,百舸爭流。全區三級政協上下聯動,兩萬多名委員積極響應、參與其中,發揮優勢、履職盡責,“委員行動工程”已成為八桂大地上一個永不落幕的政協履職大舞臺。
時代在召喚
千事萬事,扶貧攻堅是頭等大事。
集“老少邊山窮”于一身的廣西,是我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2015年建檔立卡的452萬貧困人口中,大多分布在邊遠偏僻、生存條件惡劣、缺水少土、自然災害多發、基礎設施薄弱的大石山區、邊境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絕大多數都是扶貧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
把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政協履職的重中之重,以‘建言踐行’為抓手,以‘委員行動工程’為載體,在扶貧攻堅中主動作為。委員雖所處地域、崗位不同,但目標一致,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履職實踐鋪展開了。
玉林市興業縣大平山鎮高良村良村坡是遠近聞名的“萬畝花卉苗木村”,全村110戶農戶,家家戶戶都靠種植花卉苗木走上了致富路。
村支書梁光漢由衷地說:“全靠縣政協委員、致富能人陳燕光帶領全村走上致富路,讓我們坐在‘花卉樓’前唱山歌!”
陳燕光自己種植花卉苗木先富起來后,沒有忘記鄉親們,積極發動鄉親一起種植。“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共同富才算真的富。作為政協委員,要起帶頭作用,為家鄉為社會多作貢獻。”陳燕光言語樸實卻飽含真情。
陳燕光將自己的技術無私地傳授給鄉親們,村干部陳昭最先學會,率先成為村里靠種植花卉苗木致富的黨員,12名黨員也相繼成為村里花卉苗木種植的中堅力量。在“委員+黨員”的帶動下,良村坡人形成了“眾人劃槳開大船”的局面,花卉苗木品牌聲名遠播。
致富后的村民不僅家家戶戶建了“花卉樓”,有20多戶還到玉林市區買了房;全村擁有“花卉車”60多輛,被稱為“小車村”;年收入30萬元以上的有40多戶,70至80萬元以上的20多戶;村民們不再為無錢供子女讀大學而犯愁,全村有20多名大學生……
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助推貧困地區舊貌換新顏。這是廣西各級政協委員的心愿,寫入了很多委員的履職歷程。
2015年初,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林科院專家楊章旗深入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龍英村上朗洞屯調研時,發現當地的地質環境非常惡劣,不僅是大石山,還是“鍋底地”,一到雨季,便積水不退,村民種植的農作物常常顆粒無收,導致信心受挫。
多番考察后,楊章旗認定這里適合種植耐水的美洲黑楊。為了讓村民相信,他率先種了示范林。看到他種植的美洲黑楊在雨水的浸泡中仍能茁壯成長,村民們終于打消顧慮,紛紛效仿。此后,楊章旗一次次為村民送樹種、送肥料、送技術,跑前跑后,提供“貼身服務”,彰顯一個政協委員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的智慧和力量。
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擔任新聞記者的林涌泉委員在廣西貧困農村開展“新聞扶貧”,大力宣傳農村特色旅游資源,帶動三江侗族自治縣丹洲鎮丹洲村貧困農民脫貧致富,使該村從全縣貧困村一躍成為全縣首富村,他因此而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之為“榮譽村民”。
在23萬平方公里的八桂大地上,在美麗壯鄉的青山綠水間,哪里有貧困,哪里就有政協委員的身影。
政協的重視,委員的關注,使得“精準扶貧”成為政協履職工作中的高頻熱詞,無論是政協全會、專題協商會,還是界別協商、對口協商,或者是調研視察,到處都能聽到委員們建言如何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金點子”———
“既要物質扶貧,又要精神扶貧。”
“扶貧先扶智,更要扶志,教育扶貧是關鍵。”
“培育產業、解決就業,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才是根本之道。”
今年自治區政協全會期間,政協委員提出了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提案28件,自治區政協從中選取14件,舉辦了專題提案辦理協商會,為廣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發力”。
一件件散發著泥土氣息的提案,一次次接地氣、贏人氣的協商,一條條閃耀著政協人智慧的建議。全區各級政協以“建言踐行”為抓手,以“委員行動工程”為載體,在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委員們蓬勃的履職活力,離不開制度的引導和保障。為了充分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為委員履職創造良好條件,調動委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治區政協成立了區市兩級委員聯絡機構,橫向上加強委員履職服務和管理,縱向上加強對市政協工作的指導,形成上下聯動、相互協調的組織服務網絡,推進了委員聯絡常態化、委員組織網格化,做到了委員參加活動、履職服務管理全覆蓋,提高了委員聯絡服務工作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自治區政協還建立長效制度機制,制定了聯系界別和開展界別活動制度、界別召集人制度、委員履職情況統計制度等一系列增強委員履職盡責意識的制度,使委員履職服務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開展,有效地推動了委員履職的制度化、常態化。
為人民代言
去年12月的最后一天下午,記者隨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區委主委錢學明一同前往上林縣參加該縣的醫療衛生服務縣鄉一體化改革匯報座談會。
“終極目標就是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鄉鎮衛生院留不住人才的根源在于制度上……”
“醫療下沉、教育上浮是助推精準扶貧的基本路徑……”
去上林的車上,錢學明不停地接聽來自各路媒體的電話。因為長期關注基層醫改,他在全國已成“明星委員”,接受采訪已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從他的話語中,記者分明感受到了他對群眾的熱愛,扎根人民的赤誠。他口中的“上林醫改”,不僅僅是他親手打造的“試驗田”,更像是他的“孩子”。
為了讓這個“孩子”健康成長,錢學明四處奔走、連續三年上全國兩會上呼吁,“上林醫改”也因此成為他口中的“關鍵詞”,四處“做廣告”。
座談會前,縣委、縣政府、縣衛計局、縣醫院等單位的領導將錢學明團團圍住,像是久別重逢的親人。
“你把群眾裝在心里,群眾就會把你裝在心里。”錢學明說。
“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要對癥下藥”、“設立新市民住房優惠貸款,為農民工進城購房開辟‘綠色通道’”……無論是在全國兩會上,還是在自治區兩會上,無論是大會發言還是提交提案,錢學明總是圍繞民生建言,為人民代言。
“用嘴說,就是不做啞巴委員,這是最基本的。但如果沒有調查研究,只是道聽途說也拿來說,效果當然不好,也可惜了政協委員的榮譽。”在錢學明看來,政協委員要“說到做到”,不光要動口建言,更要動手辦事。
“既要動口建言,更要動手辦事。”這不僅僅是自治區政協對委員的要求,也是委員給自己的要求。
自治區政協委員卓君就是這樣要求自己的。
2013年1月,卓君首次參加自治區政協全會。這個曾榮獲“2011中國達人秀年度總冠軍”的舞者,此后除了發展自身的演藝事業外,還要扮演好“政協委員”的角色。
如今,已履職三年多的卓君,正以“南寧市無償獻血形象大使”和“政協委員”的雙重身份,為無償獻血代言,號召更多人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為此,他還參與拍攝了廣西首部無償獻血公益微電影《非常愛》,用實際行動支持無償獻血事業。
這位致力于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90后委員”,履職毫不遜色,訪民情、跑調研、寫提案。幾年下來,先后提交了《關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建議》、《關于網絡凈化的建議》等不少有新意、接地氣的提案。
此外,卓君還創辦了進行國防和安全教育的軍訓學校、走進校園開展青少年勵志講演……
豐厚的成績來源于出色的能力。為了提高委員的綜合素質,提升履職水平和能力,自治區政協建立了不同層面的知情式、知識性學習平臺,開展多層次的學習培訓活動,對委員進行“充電”。2015年以來,共舉辦了2期常委會學習講座、一期委員學習培訓班和6期“同心”講座,引導委員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知情明政、提高能力、發揮作用。
共同的名字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自治區政協的號召和帶領下,全區各級政協根據各地實際,以各種方式深入開展“委員行動工程”,形成了全區各級政協擰成一股繩,共下一盤棋的良好格局———
柳州市政協利用委員專業造詣深、界別代表性強、社會聯絡面廣的特點,充分發揮委員的專業特長,先后成立了農業、工業、法律、醫衛、教育、文化、文史等7個“政協委員專家服務團”,鼓勵和引導廣大委員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得到了人民群眾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防城港市政協深入開展“雙聯雙助”委員行動工程,全市各級政協委員深入企業、群眾、基層單位聯系結對,開展調研走訪,傾聽群眾意見建議,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彰顯委員風采。
玉林市政協開展以委員“聯千企助發展”“聯千戶助和諧”為主要內容的“雙聯雙助”活動,發動委員深入一線,融入群眾,協商為民,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百色市政協廣泛開展“千名委員聯系千家企業助推發展活動”,委員針對企業困難,形成調研報告或社情民意反映,并提出意見建議,把助推企業發展融入參政議政中。
賀州市政協開展“六聯六助”活動,提升和深化“委員行動工程”,為委員搭建既“建言”又“踐行”的履職平臺。市政協還先后出臺了《委員管理辦法》和《委員履職評價辦法》,對委員的履職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委員行動工程’的深入開展,‘建言踐行’履職模式的精心打造,使委員們的‘建言’更具針對性,‘踐行’更有示范性,更加貼近廣西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陳際瓦表示。
自治區政協“委員行動工程”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在社會大眾中引起極大反響,成為了自治區政協一張響亮的“形象名片”,讓委員更增添了榮耀感和使命感。
卓君有諸多頭銜,但他最看重“政協委員”,因為這不光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我喜歡別人叫我‘林委員’,政協委員是我們共同的名字。”林涌泉滿懷深情地說。
這是廣西兩萬多名政協委員的共同心聲。他們在履職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編輯:薛鑫
關鍵詞: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 “委員行動工程” 中秋